《许三观卖血记》|有些爱,藏于无形,始于困境,忠于一生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先生在1995年创作的一部作品,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许三观原本只是为了证明自己身体健康而去卖血,但却靠着这个维持整个家庭的生计,渡过人生中的一个又一个困境。
许三观卖血记故事开始于解放之后,并一直延伸至此后的四十余年。
许三观是丝厂一位普通的送茧工,出于好奇和证明自己身体结实,便与同乡其余二人一起卖血,赚得三十五元,花了八角三分钱请“油条西施”许玉兰吃饭,并成功娶到了她。五年的时间里,许玉兰为他生下三个儿子,许一乐、许二乐、许三乐。在这三个儿子中,许三观最喜欢的就是许一乐,不过造化弄人,许一乐并非他亲生,而是之前与许玉兰相好的何小勇的儿子。
虽然许三观自此不再疼爱许一乐,可是当许一乐打伤了方铁匠的儿子时,由于许一乐的亲生父亲何小勇拒不认下这个儿子,也没替他偿还债务。被逼无奈,为了这个家许三观再一次去卖了血。
许三观第三次卖血颇有些滑稽。同厂女工林芬芳因为踩到西瓜皮而摔断的腿,他借机探望,并如愿以偿地得到了自己当年暗恋已久的情人。为了给她买补品早日康复,许三观又一次走进了医院,不过这次也为他带去了“出轨风波”。
“大跃进”和三年灾荒时期,虽然许玉兰平日里精打细算,勉强维持了一家人57天的玉米粥,但依然不能填补涌来的饥饿感。为了能够让家人吃顿饱饭,吃一顿热腾腾的面条,许三观第四次去卖了血,不过,能够去吃面条的人中并没有许一乐。
时间慢慢地走着,他的三个儿子也都长大成人。因为下乡当知青的许一乐在返家时面容憔悴不佳,许三观为了他能够生活得更好,并为将来回城做准备而第五次卖了血,并把赚得的三十元钱给了他。一个月后,二乐的队长来了,为了能够更好的招待他,为了儿子的前程,原本一直反对许三观卖血的许玉兰乞求他再卖一次血。因为两次卖血间隔的时间很短,医院的血头担心会出人命坚决不同意,这时候正好遇见第一次带他来卖血的根龙,才得血头的允许。不过根龙却在这次卖血中丧了命,这给了许三观很大的冲击。
不久之后,二乐背着病重的一乐回家了,许一乐被检查出患有肝炎,必须立刻转移到上海治疗,二乐也因此病倒了。他一边让许玉兰护送一乐去上海,一边筹钱后准备再次去卖血。但这次医院怎么着也不会再同意了,不过却给他想了一个“好办法”——去不同的地方卖血。所以许三观打算一路卖血去上海,为了儿子们,就这样,他在林浦卖了血,他在百里卖了血,他在松林卖了血,他在黄店卖了血,他在长宁卖了血。卖了血,却也又输了血。万幸的是他的儿子们都恢复了健康,他也活着。
多年以后,六十多岁的许三观突然想再一次卖血,这一次不为生活所迫,只是自己心中的意愿,可是再也没有人要他的血了。他想,要是家中以后遇到灾祸了,那该怎么办,想到这儿,许三观不禁哭了起来……
余华先生的作品似乎总有一种魔力,平淡朴素的文字里却折射出人性与生命的真谛。就像第一次阅读他的代表作《活着》时,静静地坐在书城的台阶上看上整整一个下午。简简单单的“活着”二字便把现实的辛酸苦楚诠释的淋漓尽致,在那片陌生的土地上,只剩下名叫福贵的老人的灵魂漂浮着、跳动着。
同《活着》中的福贵相比,许三观的结局无疑要圆满的多。尽管他的牙齿掉了很多,但他依然有他的许玉兰,有他的一乐、二乐、三乐,有他的家。
许三观就像是一个矛盾体,他没有什么文化,他一根筋,他甚至有些野蛮。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家庭每每遭遇困境之时,他的下意识的举动全部体现着他对妻子的责任和对儿子的义务。
有些爱,藏于无形,始于困境,忠于一生!
作为丈夫,他用八角三分钱娶到了漂亮的许玉兰,愿意给她最好的东西。许玉兰在文革期间被批斗时,被剪去头发时,许三观一直陪在她身边,他为她送饭,他把一片片肉藏在饭底下。藏在饭中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有他对她的爱。
作为父亲,他是自私的,却也是无私的,他诠释了真正的父爱。尽管许一乐并不是他的亲生孩子,但许三观多次卖血全部都是因为他。他带全家人去吃热腾腾的面条时,只留下一乐啃红薯,最后许三观仍然背着这个儿子去吃了面条。他们的一问一答之间,处处饱含着温情与爱。为何小勇叫魂时,明明十分的不愿意,还是把一乐叫到跟前对他说:做人要讲良心。尽管他们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假父子,但情感却在一天天的生活中渐渐升华,不可分割,成为了真正的父子。他卖血之后迫于无奈同二乐队长喝酒,那时我真的担心他会躺在床上再也不会醒来。同样我害怕这个刀子嘴豆腐心的父亲会倒在去上海的路上,因为那不会是他要去的终点,他的终点在上海医院,在一乐那里。前一阵子看了部电视剧《继父的花样年华》,“七分钱的肉”的故事还记忆犹新,同许三观和许一乐一样,他们都在一点一滴中建立真正的超越血缘关系的感情。
他,许三观,就是这样一位丈夫,就是这样的一位父亲。敢于同生活战斗,敢于同命运抗争。无论眼前有多大的灾难,都会为这个家带去希望,我还记得饥荒时期的他过生日的那个片段,他用嘴为家中的每个人都做了一顿饭。
故事的结尾似乎是有些可笑,得知不能再卖血的许三观哭了。几十年间他卖了十多次血,这已经成为了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活下去的希望,只要能卖血,这个家就会在。当这份寄托垮掉了,当这份希望破灭了,他的精神就崩溃了。
可笑幼稚的语言,可笑幼稚的人物,却在他们可笑幼稚的举动中感受到真情与温暖,感受到小小人物折射出的人性光芒。这本就是人生,这本就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