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74:先富后教

2023-01-05  本文已影响0人  康康2022

【原文】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译文】孔子到卫国,冉有替他驾车子。孔了这:“好稠密的人口。”冉有道:“人口已经众多了,又该怎么办?”孔子道:“使富裕起来。”冉有道:“已经富裕了,又该怎么办?”孔子道:“教育他们。”

【读后感】

不知是巧合,还是它本身就是规律真理,细细一想,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居然和《论语》里这一章记载的一模一样,先后经历三个明显的阶段:人口增长、财富增长、教育至上。

还记得小时候读历史和地理,从中得知,中国虽然是世界领土面积排名第三,人口排名第一的大国,但因适宜耕种的土地资源少,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属于世界落后水平。建国之初,百废待举,国家建设急需大量的人力、物力,那时候社会的主流口号是“人多力量大”,多生多育,多子多福,我父母那一辈(50后),家里七个八个孩子很正常,到了我这一代(80后),虽然已经开始计划生育,但一般人不生个三个四个仍不肯放手。

后来在伟人的英明领导下,我们迎来了久违的春天,迎来了改革开放,中国从此走向世界,走向富强。这四十多年里,一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财富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和梦想,整个社会的物质生活、物质财富空前繁荣起来。

温饱问题、安全问题解决了,人们不约而同想到了教育,想到“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古话,在教育上加大金钱、时间、精力、人力的投入(这股子拼劲儿,和当年不计一切代价超生超育完全雷同),于是教育内卷开始了。

很久以前,家里有三个、五个儿子的人腰杆子挺得很直,很骄傲;后来,有房有车有大哥大有公司有股票的有钱人,很骄傲;如今最骄傲的是学霸和他的父母,受万人景仰。

说到这里,问题来了,人口、财富、教育,这个顺序可以颠倒或者打乱吗?比如先富,再人,再教育?或者先有人,再抓教育,再富起来?可以吗?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人必须排在最前面。儒家号称“人学”,以人为本,当然把人放在最前面,其实不只儒家这样,家家都是这样,我们每个小家何尝不是这样,有人一切才有意义,有人才有一切的可能性,有人才有真真切切的未来,所以人必须排在第一位。

那有了人之后,能不能先把教育搞起来,让知识转变为力量,自然而然就富起来了?理论上可以,实际上很难做到的。孔子说“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意思是生活在艰辛贫苦之中,很难保持平和心态,在解决温饱之后,再去追求礼乐文明会不难做到,现实中像颜回那样安贫乐道的人没有几个。

相比读书教育这档子事,对人来说,更重要的是活下去,先活好,才有心思去想其它的事。在贫穷饿极的时候,人根本顾不上什么道德高不高尚,战乱的时候,人是不会排队领面包的。所以让人们富起来,解决最基本、最根本、最迫切的生理需要(食物、水、空气、健康、固定住所),才能去谈论诗和远方,教养和育人,未来和永远。

【知识关联】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