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世是一场修行,我们都需要一个“心法”
昨天和朋友们闲聊,说到现在做课程,首先需要解决大家的“焦虑”问题,所以不妨在每次课程的开端,一起谈经论道,说说为人做事的“心法”。
这的确是个很有价值的建议。这两天在读稻盛和夫先生的著作《心法》,对此尤其有几分认知和体会。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20052/b1869c5e1262459c.jpg)
1.稻盛和夫先生的“心法”
稻盛和夫先生被称作日本的“经营之圣”,他的丰功伟绩不用多说,大家都耳熟能详了。而在《心法》中,他披露的心路历程,尤其值得我们注意。
稻盛先生自己说,他在13岁的时候患上了肺结核,因为叔叔、叔母当时都因这个病相继过世,所以邻居就有人议论他们家是前世作孽,甚至免不了全家都要死光的结局……稻盛先生当时情绪很低落。
这时,发生了一件改变他一生的事情。邻居家太太借给稻盛先生一本书,“生长之家”创始人谷口雅春先生写的《生命的实相》。里面一句话触动了他:“心中描绘的事物,会作为现象呈现。”
稻盛先生是位有慧根的人,他一看到这句话,就有了大觉悟:“人生一切的不幸,包括肺结核在内,都不过是自己的内心在现实中的反映而已。”
所以,从这一刻开始,稻盛先生就有了自己的心法:“ 每当有坏事发生,那是因为自己的想法有错——我就这么去思考。”后来他亲近佛教,更增加了一个坚持终身的信念:必须心怀善念!
喜气迎人,人皆善友;心怀善念,心想事成!——这就是稻盛和夫先生终生奉行的“心法”。
后来,稻盛先生在1997年9月7日,在他65岁的时候,以在家修行的方式皈依了佛门。当时,他已经被查出患了癌症,但这时他的心境,和13岁时已经大不一样了。
对于死亡,他已经没有了惶恐不安。他倒不是相信灵魂可以在“天国”永生,而是认为,为人处世就是灵魂不断磨炼的历程,在为社会、为世人竭尽自己微薄力量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心性,才是为人一世最重要的事情。
今年已经86岁的稻盛先生,仍以他强大的“心法”,堪为我们的人生楷模。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20052/8adab813a6dd23ea.jpg)
2.用“心法”驾驭因果法则
我们回到稻盛先生13岁时看到的那句话:“心中描绘的事物,会作为现象呈现。”
这句话,说的就是佛法中《华严经》所揭示的境界:“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这是佛法的核心,一切法皆心想生,我们的人生是我们自己的思想、认知、心境创造的。
(注意:佛教和佛法不同,佛教是宗教的概念,不免因为人们的认知局限存在迷信的因素,不知其所以然而“相信”或者“不信”都是迷信;而佛法揭示的,是宇宙和人生的真相,是至高无上的教育。)
所以,佛法于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有着真实不虚的指导原则:
第一,心能转物,自同如来。
所谓“依报”(外在环境)跟着跟着“正报”(内在心境)转,我们要牢记释迦牟尼的教导——善护念。佛经千经万论,不出十六个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什么意思呢?所有的坏事,都不要干;所有的好事,要下力做。像打扫房子一样,每天打扫自己的念头,这就是所有佛菩萨一致的教导啊!
第二,深信因果,改命造命。
这一点非常重要。但是一般人看“因果报应”,往往是静态的看,看法不免消极,甚至认为这是迷信。稻盛和夫先生却深信“因果法则”的真实性,而且逢人就说他的“心中所想会如实呈现”的观念。
他认为,造就我们人生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人与生俱来的“命运”,二是“善根结善果,恶根结恶果”的因果报应法则。“命运”和“因果”如同DNA的双重螺旋,撮合在一起构成了我们的人生。而我们每个人,却可以运用“因果法则”改变与生俱来的“命运”,方法就是想好事、做好事。
稻盛先生特别引用了学者安冈正笃先生《命运和立命》中的观念:“命运不是宿命,它可以改变,所以因果报应的法则就很重要。”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20052/b048acb76896693d.jpg)
他还特别举了安冈正笃推崇的实例——中国明代大学者袁了凡先生改命造命的人生实例:了凡先生原名袁黄,被易学大师孔先生算定了人生:每次科考考第几名,到四川做县官,命中无子,活五十三岁……
然而,就在一切按照既定步骤走的过程中,一次“意外”改变了他的人生。
他在南京栖霞寺,遇到了佛法大师云谷海会禅师,大师告诉他“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原理:思善行善,念准提咒,记功过格,多做善事……结果他的人生从此转变:中了进士,改官宝坻,有了儿子,学问不是一般大,活到了73岁。
所以,牢记稻盛先生的教导吧:命运不是宿命,可以改变;只要思善行善,因果法则就是我们可以掌握和运用的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造化权柄!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20052/5f1decacc498e76f.jpeg)
3、不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去过
你有没有注意到一点,稻盛和夫写的书明白如话?这就验证了一点:圣人只说家常话。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有强大的“心法”,所以他一生所学习、所经历、所验证的学问,每一言、每一语、每一个观念都是从自己胸襟中流出。
柏拉图有一句名言:“不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去过”。同样,未经省察的学问,也不值得去探讨。
所以,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为人处世是一场修行,我们都需要一个强大的“心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20052/e66aed14a1a4132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