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也《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在我小的时候,看着大海是黄色的,但课本上说大海是蓝色的。有一天我就想一直游,游到海水变蓝” ——余华《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当得知有这么一个电影时,就放入了必看目录。从片名看,极其文艺,极其合胃口。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恍然间回到了几年前,在上海游玩时,听到一句顺口溜:上海没有海,人民广场没广场。好奇心驱使,必须探个究竟!
订船票,目的嵊泗列岛!首先需要坐大巴车去港口乘坐轮渡,在大巴上,便看到上海的泥滩,海水是深深地泥黄色,这就是上海没有海的缘故吧!
于是需要向大海远处前进,直到海水变蓝。而最终到达的嵊泗岛,眼见的也还是“黄海”,一抹蓝色永远在肉眼可及处。
作家余华还是厉害,他要游泳,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电影也就从那里开始……
上一次看到的纪录片应该还是《四个春天》,镜头也还是算一种跟拍,而这部电影就是采访集合。由多位作家亲述,有历史、有亲情、有爱情,而导演分隔了18篇章。
回首往事或者怀念故乡,其实只是在现实里不知所措以后的故作镇静 ——余华
主要还是他们的故事发生时间都早于我的出生。实在无感,就当做故事来听。整部影片所要表达的那种时代下的人们的生活,始终在变化,也就像海水,慢慢变蓝一样。
事实上,那个时代的他们,代表了某个时期,某段历史。甚至只是把看到的写下来,现在都已算的上承载历史的作品了。应该说那个变迁中的社会被当时的愤青们捕获,相互影响,相互成就吧!幸运的人每个时期都有,而那时是这一群人,并不了解他们,那些小说、杂文也大都片段记忆。甚是作者也不很对得上号。因此没有资格去评论什么,只是通过他们的所讲的故事大概勾勒一处自己不曾生活的地方。那里有白鹿原,有热烈的爱和恨,也有富贵艰难的活着,也还有许三观吧!
但,雨我无瓜。21世纪数字信息化的现代,生活物质富足,生活上不必要再去为生存过多焦虑,更多面对的应该是自己和别人。
除过自己的他人皆为别人,别人涨工资了、别人结婚了、别人自驾游了、别人熬夜、别人猝死……甚至别人跟别人还会攀比,每个别人都努力扮演好自己,在别人眼里,“我”也是芸芸别人之中的一员。
那些美好的事物没有一天不去向往,在不多的人生岁月里,渐渐发现,有一些人是始终不能与众别人一样的。不受约束,因为有着自己认为的世界。
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 ——沈从文
海水蓝色的,可为什么眼下这么的混浊,事实上真正去到过海里就知道。蓝色只存在于目之所及处。除非离开海水,一定距离才会有的那蔚蓝!融入其中只会是混浊。
人终究不可能独立于社会,独立于人群,独立于关系,所谓蓝色,也会是一种精神的向往。文艺青年热衷于文字游戏,因为意向用语言描述,爱由文字记载。
所以溶于混浊而向往蓝海,是此刻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