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天:郁闷
外界的压力原来是这么大,压得我有些透不过来,学校里也有各种门道,让我觉得能够安心读个书好难。这一切风雨我都得替小囝挡掉,让他尽可能纯粹地读个书。
原来一路同行的人,眼见着一个个散了,因为各种言论和观点交锋,原先谈的很愉快,想法一致的朋友要开始走散了。填报志愿的风格不再一样了。
早上醒来感觉到一种孤独。我总会因为相约而放弃点什么,这话要怎样说呢?举个例子,朋友说我们一起去某学校参观参观吧,本来说:好啊,我周日带你去。我做了一系列安排,回头她说:同班家长相约去另一所学校了,周日去不了了。我说:那行,那我们周一去。
周日早上,我们一起探校的四人组临时决定要去这所学校谈谈,上回我们已经一起参观过了。我说朋友已经约了,这回我就不和你们去了,你们就打个前站。
回头又打电话问,她说排队等签约的人太多了,她要跟着人家转站下一所,甚至说有可能我们约的那所也去掉。
我连忙回头和我的探校小队联系,我还是和她们一起,继续我来开车。我们四人组迅速定好时间,从中午出发最后又转了三所学校。也万幸和她们一起,我们的这群妈妈厉害,又遇到个能坦诚谈的老师,她们磨了好一会,至少口风上松了,留下了商量的余地。这一点,的确是,我觉得和她们一起是幸运的,我自己是不会这样讨价还价的。
这件小事,只是举个例子,并不是说不理解朋友的情况。就是发现自己是不是太重视一言之诺,说出口的要变卦就会产生心理压力,所以总是会在做选择时放弃自己的一些利益也要重视所说的。
不能说我是非常一诺千金之人,也没有那么死板,也会适当变通。但的确偏向于放弃自己的利益一些。这让我对自己感到不舒服,每每我这样,而别人却并未太当回事。
回到清早的不痛快,我盯了半天高中排名表,心里有点凉。我这种奇怪的填法队伍又将少了一员,思路又改变了。为了住的好点,学校漂亮点,动摇了。一人一个思路,外界众说纷纭。
其实过去的数据有什么用呢?在相近的几所学校里,一个高点一个低点。那个数据只代表那一届,不代表什么的。
对孩子也要有信念感。无论落在哪里,你都能好好读书,你可以的。只要你有想做的事,有想成为的人。总说励志的人是个例,总说名校普通收入更高。但,谁说你就不能成为“个例”呢?谁又说收入高就代表着人生全部呢?考上名校就是为了能够随大流,让好老师,优秀的学生影响你,带着你吗?
中考简单,考高分也代表不了什么,这是让很多家长焦虑的事,自己孩子成绩好却未必能上好学校,容错率太低。而满分考进名校的,提升难度的分班考却考成不及格,甚至考出个位数。这是什么信号呢?也许学校也在搞均富,作为共同富裕示范省,教育又各种双减,说不一定,学校之间也在均富,各大重高之间的生源越来越平均。
我依然坚信这一点,就是一直强调小囝你想做什么,你想成为什么?这个问题考虑清楚,就算具体的依然模糊,大方向有了往这个方向走就是了。
一个学校的数据,多少个清北浙复交,数据再漂亮,对一个家庭一个孩子来说其实都没有太大的意义。你可以是分子,你也可以是分母。那个学校的数据不多,做分母的概率很大,但你也可以成为分子。概率对一个孩子的意义并没有那么重要。对学校你是几百分之一,对家庭就是百分百。
无论小囝考到哪里,这三年我都要一直鼓励,引导他记住方向,好好读书。
前天去一所高中,校长讲的很好,如果你们孩子考上某校,排名第一,你至少可以炫耀三年,三年后呢?一切都是未知数。
很多家长就是放不下外在的评价,执着于面子,而忽略适合孩子这一点。人们明知中考并不决定人生,总还是放不下来自社会的眼光。明知一切都只是一时荣光,依然热衷于光彩夺目,而忽略细水长流。这便是人的本性。
人们的表情上透露着“啊,你们孩子就考了个这样的学校啊!”换我也一样在心里会受到煎熬。也许这便是成大事之人需要承担的偏见、误解、鄙视吧!成大事之人真的不容易。我是绝不了大事的,这份痛苦,我不一定承受得来。只是身边的朋友变了一点填志愿方向,不同行了,我就感觉到一丝悲观。
但为了孩子,为了小囝,我必须承担下来,必须鼓励他往前走。小囝只顾自己往前走就好,外界的风雨我来挡。小囝,只管纯粹的去学习就好。
我们的学习真的不纯粹啊,所以才难出诺贝尔奖吧。为了名牌大学的保送,为了三位一体招生拿高分,各种利益各种目的,就会出现一批功利的学生。甚至有些进了清北而不知自己的路,为了怎样拿到更多的绩点而选修一些没用的课程,毕业依然茫茫然,被裹挟着走。
唉,我一声哀叹,唯有尽全力做好自己能做的,让小囝少受点影响,多些纯粹。因为纯粹才能使人幸福。我只想小囝幸福。
风雨飘摇,那就读书吧,昨夜读了《干校六记》,读书才是清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