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感动弥补不了任何差异
玛卡瑞拉:
你好,今天在给你写信之前,会显得比较纠结。我今天读的是"尊重资本量级之间的差异",本来我以为这是一篇,讲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不同投资策略的文章。因为很明显,他们两个资本量级之间的差异就很大。没想到,这篇文章,核心依旧是个人成长。
个人成长始终是这个专栏要传达给读者的核心理念,而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必须要直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差异。
人跟人,在学识,思考方式上面,是有着很大的差异,在财富的积累上面,也有很大的差异。有所不同的是,财富的差异显得特别直接和明显。
如果我们要获得成长,就必须要深刻的体察到人们在这三个维度的差异。这种体察,会让人感到痛苦和难受。
但这就是获得成长的第一步。
我们所要做的不是找借口,像一个鸵鸟一样,对这些差异视而不见。也不是吐槽,抱怨,而是在看到别人的好的基础上,要把那些用元认知能力节省下来的注意力,放在思考分析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并且找到解决的办法。
这是第二步。
我们所要做的,是要拿自己的未来,和别人的现状进行比较,提升时间的效率,花时间把那些差距给补回来。
这是第三步。
清楚的体察到的差异,分析出产生差异背后的原因,再用实际的行动花时间去弥补差异这都是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让人很痛苦的事情。
当然,笑来老师也说过另外一句话,就是如果一件事情让你感到痛苦,必须坚持才能去做的话,那干脆就不要去做吧。反正你也不会做太久。
据他所说,如果决定做一件事情,就试图会赋予它一些重要的意义,这些重大意义是成为持续做事情的内在驱动力。
实话说,如果单单就弥补差异这件事来讲,我想不出,比赚钱这件事情更有价值的重大意义了。这可能跟李笑来老师说的意义很不一样。
而我之所以会感到纠结,是因为我在看这篇文章的时候,会不停的去追溯自己的内心想法。那些我曾经认为理所当然的想法,突然之间好像变得十分幼稚,甚至只是一个借口。
就拿四句我的口头禅来说吧:
这个好麻烦。
我已经很努力了。
这个无所谓,我也不在乎。
人生是多元的,应该有更高远的价值。
我对过去多年的生活状态产生质疑。我没有谨慎地思考,就采取了一种故作洒脱的生活态度,在生活的重与轻之间,我选择了轻,所以时间推进,现在事情就变得有些不能承受。
我也对自己在大学时代的学习方式产生质疑。我很早就看王小波,所以老想做一个有趣的特立独行的人。我也老把人生意义的追寻放在一个最重要的位置上,西方哲学,心理学,佛学都是值得探寻和体验的东西。甚至因此,而获得了心理上的某种优越感,虽然成绩不好,什么事儿也没做成,但是自我感觉还不错。
我对长久以来都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这件事情,也感到十分惭愧。这个词语从博客时代,公共知识分子试图让更多年轻人去参与公共讨论,去看见社会真实开始,就一直呼唤我。我甚至很早在2011年就有一本批判性思维的入门书《学会提问》。但我几乎没有把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日常思考和决策中,还是那句口头禅,思考?太麻烦!直接告诉我结论。现在的大众阅读导向已经很不一样,直接输出价值观先,你听就好。越是这样,要获得认知差异,就越需要独立思考,而我至今没有掌握这一套逻辑。
还有那一句,人生应该有更高远的价值追求。这是一个在过去八年多时间给自己的一个最多的借口。遇到困境或者麻烦,遭遇现实,遇到不喜欢的事情,或者随遇而安,或者将就前行。可是如果真的要问清楚,这个更高远的价值追求是什么,我一点也答不上来,反正不是彼时彼刻正在做的事情。本来是一句相当正确的话,只要认定了这个高远价值是什么,去干就是了。但我又是一个在认知上完全蒙昧,热情上很快消退的人,所以这句话成为一个借口,让自己看不到差异。
我还没有想到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即将转点,这封信就先写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