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实操过程中实操要点

2020-03-16  本文已影响0人  张虹自由飞翔

我们艾灸课程内容其实是非常简单易学的,但是老师从最近大家几天的实操反馈中发现很多同学在真正动手实操的时候还会存在或多或少的疑问,包括操作方法、注意事项、艾灸过程中遇到细节问题,艾灸出现的种种症状等等。为了更好地解决实操中疑问,帮助大家用好能量平衡灸,这里有为大家总结几点实操要点。 在讲实操要点之前大家一定要明白艾灸调理的作用功效,这样在实际运用中才能融化贯通,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灸法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中医外治调理方法,其疗效已经已经被历朝历代无数医家临床实践验证过了,如果没有早就淘汰了加上现代的研究已经证实了艾灸调理疾病的科学依据。艾绒在燃烧时产生的近红外线,可通过神经系统传递给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同时为机体细胞的代谢,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帮助我们机体自我修复所以艾灸是一种安全绿色的自然疗法,我们一定要学以致用发挥他的最大价值。

接触过艾灸的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有的问题艾灸几次就有很大的好转,有的灸几个疗程就痊愈了,但是有的病症,却要灸上几个月、半年,甚至一年以上才能好。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答案如下:1、患病的时长,一个疾病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症状出现的时间越长,气血也会越来越弱,脏腑功能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调理起来也就越难。所以,所以十几年的病症和刚发生的普通感冒症状的调理效果是不一样的,当我们身体出现不适的时候就要及时调理,不要把小病拖成大病。

2、病人的体质不一样,调理的效果也不一样,表面看起来一样的问题,但是有的人就好得快得多。是因为脏腑机能不一样,体质差的,中气弱。自然就好得慢。小孩子纯阳之体,经络通畅病症来的快也去的快,老年人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病症就恢复的慢。3、病的深浅不一样,调理的效果与时间也是有区别的,比如说我们的寒邪在皮表是不是艾灸一下就能驱除、寒邪到了肌肉到了筋膜和到了骨髓调理的难度就不一样了。所以我们在调理之前一定要学会去判断病位的深浅来确定我们调理的疗程。

4、生活习惯配合的不好,熬夜、睡懒觉、饮食无规律,补充点能量,熬夜又消耗一部分。就像有漏洞的水桶,一边装水,一边漏水。艾灸自然见效慢。

5、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病变调理起来效果比较慢,如长了肌瘤,乳腺结节,胃溃疡等。不要奢望灸几次就能好。得灸上几个月。

艾灸的原理是补充和调动人体的气血能量来修复受损器官,通过脏腑功能的恢复运转来维持身体平衡。 而不了解艾灸作用原理的人,边艾灸边配合着吃药、打针输液,反而起了反作用,好不容易排出来的病邪又被压制到体内了,身体的自我调节功能逐渐降低,这样调理起来比较慢。急着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当我们遇到严重的问题,自己又没有把握调理的时候,一定要找专业的医生先去解决问题,不能自己在家慢慢调理,容易耽误病情除了自身因素对艾灸疗效的影响以外,艾灸的过程中当然也是有讲究的。学会灸很简单,做好却是很难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艾灸效果好,有些人没效果,应该从自身的实操中找问题,而不是去质疑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技术。

如何正确的自我艾灸,关键在于掌握施灸方法、灸量、灸感,艾灸的适应范围,以及施灸的部位和穴位配穴施灸的方法,能量平衡灸用7公分大艾条去施灸方法简单,每个人都很容易操作,可以把手拿着五行艾施灸,也可以用艾灸架固定好去施灸,也可以找相应的高度的凳子放着灸,怎么方便怎么使用都可以,重点是要把控好艾条的火力,火力的大小也关系到我们的穴位是否灸透,就像我们吃饭一样,饭没有吃饱就没有力气干活,同样穴位没有灸透,没有多余的能量去驱逐病邪,症状就得不到改善刚刚我们讲了灸透了效果快,那是不是艾灸的时候越烫越好了,这样能量就进去的多呢?灸,就是“久火”。但艾灸不是烤肉,并非越烫越好。“灸”和“火”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够达到祛病防病的作用。艾灸讲究艾火和药力的渗透,而不是烤。“被艾的人不凝神,施艾的人不专注,火头下来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灸讲究入穴,阳气的能量要顺着穴位才能进到身体里去。如若火力没有调控好,稍稍灸一会就能烫出水泡来。

二、如何整体把控灸量

看舌苔:越偏向白色越寒,灸量需要的大,越偏向红色,越要减小火力,很红的要疏通泻火了,不宜上来就艾灸。 看舌苔胖瘦:偏胖着,可以大灸;偏瘦者要小灸。 看舌苔湿干:偏湿滑,大灸;偏干,小灸。但这几种情况会交错存在,此种情况需要个人凭经验拿捏,从而调整火力大小。 看大便:凡大便偏稀者,易用大火力艾灸。凡偏干者,要小火力灸。大便偏干怕热者为热秘,不易灸大肠俞、神阙。偏干而怕冷者,为虚秘,可以灸。 怕冷者,大灸,怕热者小灸,慎灸。但怕冷,而气血亏虚严重,阴阳两虚者,不易大火力灸。虽然怕热,但湿气重者,也可大灸。  晚上无盗汗,可大灸,有盗汗,小灸。 气机沉重,不爱说话,少动者,可大火力灸。心神不定,话多,多动者,往往小灸。 背部可大灸,腹部相对要小灸,上部易小灸,下部易大灸。

三、艾灸取穴越多越好? 很多人在艾灸的时候为了把自己的疾病调理好,总觉得穴位少见效慢,所以都希望多些穴位辅助调理疾病。穴位较多,如果使用艾条对穴位一个一个艾灸,时间过长,会损耗阳气,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除非使用其他的艾灸工具对穴位同时进行艾灸,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艾灸的取穴贵精不贵多,集中精力打歼灭战,效果才会更好!所以前期一定要严格按照课程内容的配穴调理,帮助你快而准的调理好疾病,但贵在坚持。

四、为什么有些人艾灸后会暂时有疾病加重的反应?艾灸后常常会有疾病加重的反应,这是交战的正常现象,那么病邪在体内寄居很久,他也不会轻而易举的乖乖就范。所以这时候就免不了有反应,你用艾灸的方式激发正气想把赶出,那么就先顽强抵抗。这时的正气不足,而旺盛的时候,当然你会有各种不适反应出来。当你逐渐艾灸,体内慢慢累计了很多正气的时候,这时的病邪就会逐渐地赶出体外了。

五、艾灸起水泡怎么处理?答:灸后皮肤出现水泡,小指大的水泡不要挤破,任其自然吸收。如水泡过大,可用消毒针刺破,放出液体,消一下毒,用纱布包敷,尽量不要碰水。可以涂芦荟胶让他快速修复,水泡部位不要再去施灸。 

问题汇总

1、艾灸后觉得身上痒是怎么回事呢?

答: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被激发自动与病灶的邪气相搏斗。最常见的是风气大的人发痒,一般可以承受的正常发痒是没问题的,这也是正常的灸感。

2、艾灸后感觉出汗比以前多,这是为什么?

答:做完艾灸后持续出汗,说明体内湿气重,艾为纯阳之火,能帮助排湿去寒。

3、艾灸后觉得很冷,手脚冒凉风是怎么回事?

答: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充足,开始将病气往外驱除,寒性体质的人多会出现这种现象。

4、可以两个病一起灸吗?

答:艾灸调理要有整体观念,我们在调理时可以先以最主要的症状为优先,你会发现在调理的同时很多其他的问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好转。如果这个当下问题调理好之后则可以根据整体情况再进行调配。

5、艾灸的顺序是什么?

答:能量平衡灸艾灸顺序先灸躯干后灸四肢,躯干先灸背部穴位,再灸腹部;背部从下往上灸,腹部从上往下灸。四肢从上往下灸。

6.为什么不同的人需要艾灸的时间不同?

✨1、患病的时长,一个疾病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症状出现的时间越长,气血也会越来越弱,脏腑功能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调理起来也就越难。所以,所以十几年的病症和刚发生的普通感冒症状的调理效果是不一样的,当我们身体出现不适的时候就要及时调理,不要把小病拖成大病。

✨2、病人的体质不一样,调理的效果也不一样,表面看起来一样的问题,但是有的人就好得快得多。是因为脏腑机能不一样,体质差的,中气弱。自然就好得慢。小孩子纯阳之体,经络通畅病症来的快也去的快,老年人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病症就恢复的慢。

✨3、病的深浅不一样,调理的效果与时间也是有区别的,比如说我们的寒邪在皮表是不是艾灸一下就能驱除、寒邪到了肌肉到了筋膜和到了骨髓调理的难度就不一样了。所以我们在调理之前一定要学会去判断病位的深浅来确定我们调理的疗程。

✨4、生活习惯配合的不好,熬夜、睡懒觉、饮食无规律,补充点能量,熬夜又消耗一部分。就像有漏洞的水桶,一边装水,一边漏水。艾灸自然见效慢。

✨5、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病变调理起来效果比较慢,如长了肌瘤,乳腺结节,胃溃疡等。不要奢望灸几次就能好。得灸上几个月。

问题7:艾灸可以预防感冒吗?

答案是可以的,而且非常有必要。比如,孙思邈就说过:“凡人吴蜀地游官,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故吴蜀多行灸法。

艾灸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抵抗病邪的侵袭,因此,灸法有预防传染病之功。咱们很多人感冒了喜欢吃西药挂水,滥用挂水,寒凉液体流入五脏六腑,既会伤损正气,又导致外邪留恋不出,后果严重。

另外,滥用抗生素退烧,导致正虚而邪恋。邪气没祛除出去,滞留于体内。有名中医指出高血压、糖尿病、中风癌症等大病越发低龄化,与滥用抗生素导致正气不足关系很大。用绿色的艾灸方法去调理身体,让家人远离抗生素,需要大家认真学好理论知识,多看回放,认真考试哦。[拳头]

问题8:阴虚的人可以艾灸吗?

我们都知道灸能扶阳,却不知灸亦养阴。阴阳互根,扶阳则阳能气化水谷精微,阴精自足;养阴则阴能敛藏阳气,阳亦归根。所以说,灸法几乎无症不可施,关键在于艾灸剂量。

比如,阴寒凝滞者可灸量大一些。而若阴虚火旺者,可以灸量少一些,中病即止。平时阴虚之人易见火旺,平时养阴的时候结合艾灸,则养阴不滞塞,艾灸不动火。[玫瑰]

很多同学问穴位艾灸时间这的问题,一般刚开始接触实操可以先单个穴位是艾灸10-15分钟,但是其实上,我们是需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来调整灸量和艾灸时间的哦。具体方法如下:

1、看舌苔:越偏向白色越寒,灸量需要的大,越偏向红色,越要减小火力,很红的要疏通泻火了,不宜上来就艾灸。

2、看舌苔胖瘦:偏胖着,可以大灸;偏瘦者要小灸。

3、看舌苔湿干:偏湿滑,大灸;偏干,小灸。但这几种情况会交错存在,此种情况需要个人凭经验拿捏,从而调整火力大小。

4、看大便:凡大便偏稀者,易用大火力艾灸。凡偏干者,要小火力灸。大便偏干怕热者为热秘,不易灸大肠俞、神阙。偏干而怕冷者,为虚秘,可以灸。

5、怕冷者,大灸,怕热者小灸,慎灸。但怕冷,而气血亏虚严重,阴阳两虚者,不易大火力灸。虽然怕热,但湿气重者,也可大灸。

6、 晚上无盗汗,可大灸,有盗汗,小灸。7、气机沉重,不爱说话,少动者,可大火力灸。心神不定,话多,多动者,往往小灸。

背部可大灸,腹部相对要小灸,上部易小灸,下部易大灸。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