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月34本书的实验报告(附书单)
*成文于2015年12月29日。
今天就休假回家了,还有三天到元旦,一个月31本书计划提前达成,数量略超。期间正常上班,该聚会聚会,该看电影看电影,大约少刷了一些微信和豆瓣,偶尔加班,偶尔早起,其他生活没有什么变化。
一个月的密集阅读之后,并没有觉得自己成为了一个更好的人或者怎样,少许心得请慢慢翻阅。
1.缘起
11月30号的那天晚上我坐在家里,忽然觉得一年来碌碌无为,OP上的目标悉数没有完成,甚至连自己最有信心的读书目标都连续五年没完成——感觉被自己打败了。还有一个月,还有一个月2015年就过去了,我总可以做点什么。
就拿书单下手吧。
2.一个决定
我的咨询师跟我说,没有体验过的事情是无法相信的。
十一月底高中同学在北京群里发了一张图,人人网显示的四年前的今天,我在暹粒。我今年都干了什么啊,除了五一去贵州自驾玩了几天,哪都没去,哪都没去!!我要休假!要!休!假!可是当我看着一个个死线的旗帜一下就怂了,得,休不了,休不了还不能每天早上饶一个来小时放松精神吗,晚上加班早上还不能玩吗,身体不能在路上精神还不能在路上吗。我精神在路上,我读书,什么书都读,我要看各种书,不一样的书。
因为我有好多库存。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书架上不完全统计没读过的数大约有百十本,再加上一个恶劣的习惯叫做同时看好多本书,要去库存啊要关账啊年底任务好重
因为年底我司在压货,啊呸什么压货,叫做努力达到目标,为了和我司前线人员共进退我也要体会一把一个月赶小半年计划的努力达到目标进程,不努力你怎么知道自己有多么怂
因为十一月底和女同学聚会的时候小宝说她上了一个很贵的时间管理课程,我一边腹诽+口诛她花那么多钱上一个我都会的课干嘛不来找我,一边听到她说了一句“但是如果真的严格按番茄时间来做事情真的会很有效”,这句话点亮了我,对哦,我知道那么多理论都理解,可未尝实践过
因为当初听说李欣频每天看一本书一部电影的时候艳羡无比也不免暗暗想自己是不是也能够,当然面对现实的时候还是怂了,那个时候还不懂注意力是如何被败坏的,不管怎样要是能做到一天读完一本书(与此同时当然要正常工作生活啦)的话是不是也可以claim自己很牛!哈哈哈哈我真是太肤浅了
说了这么多你体会到我的心意了么?我有那么多那么多的理由,可是却没有做,做的时候只需要一个决定——我要每天读完一本书。
同理可知,我们有那么多那么多的理(废)由(话)不做任何事,但是只需要一个决定,你可以做任何事。
这看起来也是句废话,但是依照“没有体会过的事情是无法相信的”原理,不这么做也无法体会和相信。
不管怎样,经历了其实并没有太复杂的心理历程,我就稀里糊涂的开始每天专心计起了番茄时间,手机定时25分钟,iPhone打上勿扰模式,点上香薰,音乐关掉,然后开始。番茄时间到,记下这个单位时间里到达的页码,休息五分钟,喝喝水,抻抻筋,溜达溜达,唱首歌,五分钟到了回到书桌前继续下一个番茄时间,全部完成的时候顺便回顾一下每个番茄时间的效率。
3.小革命遇到了新情况
在计划开始的第三天就碰到了“新情况”:一大早就都完了一本(谁叫张维迎院长写一些口水书,知识密度极低),那么问题来了,晚上回家还要不要再来几个番茄时间继续前进个一本半本的?纠结了一会儿忽然想起那个不管什么天气每天都走25km的故事,我决定照样搬过来。要是动作快看完了也绝不多看一本,奖励自己休息。
这种感觉特别好,一种久违的对生活恢复掌控的感觉——不仅能如期完成计划,还能有大量空余时间随便做点什么。前者是著名的职场研究理论:进度最让人满足;后者是身而为人这种高等生物所需要的自由感:不能只为计划和死线推着走,人还需要灵活性和随心所欲的空间。
可是好景不长,在大概第二周结束的时候,有一天居然没有完成这个“一天一本”的自我承诺!什么原因已经不记得了,这种羞愧的事情谁爱往journal上写啊,只记得晚上怀着巨大的负罪感入睡了,然后第二天在负罪感还新鲜热乎的时候就连忙大干快上的补课。
而后我的实验就进入了新篇章:有时候玩嗨了没完成当日计划也毫无负罪的睡觉,有的时候则会神光附体一般的一天两三本。新篇章的现实意义在于a)人的自律是靠不住的,或者说,计划在被执行的时候总会被调整的b)通常认知中的自我设限是没有必要,完全可以打破的。好在我守住了底线好歹是紧赶慢赶在回家全心陪家人前完成了计划,而阅读从此也变成了毫无神秘感的一项活动,如同吃饭睡觉一样平凡。一天阅读一本书就像训练一小时跑完十公里一样,前者训练大脑的持久强度,后者训练身体的持久强度。
4.读书的态度
12月前的我,一定有多读书的迷思,以及该死的虚荣心。完成实验的我,觉得大多数的书是不值一看的,以及大家都喜欢的东西,往往价值有限...
当然,错过一些书又非常可惜,但是没有足够的视野和阅读量往往很难识别一本真正的好书,怎么办?靠暴力破。世间武功,唯快不破。所以训练阅读方法、速度,构建知识网络还是必然之行,中间因为看到一般的书浪费掉的时间,只好当作付出的学费了。
什么时间读书?所有的时间都可以读书:睡前,地铁,马桶上,早起的时间,不吃晚饭的时间。碎片化的时间阅读是自我安慰聊胜于无,专注的时间才能建立网络完成思考训练大脑。从这一点出发现在知乎和微信公众号只看故事和段子打发时间,做专题时的搜索是另外的安排。
读书好不好,有没有什么用?不知道。除了让我得到一些谬赞说读书这么多我是最富有的人,一些闲话诸如读书读呆了之外,看不到明显的坏处。
关键是,我喜欢啊。不会有人在耳边叽叽呱呱不停的说;想开音乐开音乐,想安静就把手机都打成免打扰;不想“交流”了就把书放下;观点不合还可以随便再从书架上拿出别的,甚至观点完全相反的来读。哪里有比这个还自由从容的事。
看电子书还是纸质书?找免费电子书的成本实在太高,我更愿意爱惜自己的时间。Kindle怎么样?翻页容易卡,找资料搜索不便,重点是,觉得这种跨界于电子与实体的东西只是时代的中间产物。当然了,翻翻小说体验还是不错的,以资产的角度衡量,手上这部Kindle已服役四十来本儿书,算是值回票价。想看什么就买回来,看了两眼不想看了就送人或者捐赠,反正不要在家里占地方。
以读书引申,用功当勇猛,密集的摄入会改变对一个领域的整体认知,细水长流的摄入只能隔靴搔痒,无法在大脑皮层形成有效刻痕。由此可见热门的书可以跟风,但是就不算学习了,只是休闲而已。
读书之病在于有胜心,而读书的起始来自好奇心。书是对世界好奇的最后防线,永远有窗口开到不同的面向。读书是一件看起来公开实则非常私人的事情,这只是一种信息摄入方式,既不高尚也不特别。
前阿里高管现自媒体人鬼脚七对读书有如下几条心得/忠告,十分之赞同,誊抄如下:
i 不要轻易相信别人推荐的书,也不要轻易给别人推荐书。除非相互很熟悉。
ii 热门书一般不要看,除非过了一段时间,它成为了经典。
iii 专业相关的书应该学习,但应该看经典,不用担心错过了最新的观点。
iv 知识多了,没什么用处。不要强迫自己看书,除非真有兴趣。
5.心有多大,胃就要有多大
接下来谈一些技术问题
第一个经常被问到的就是:你怎么读书那么快啊?
平均下来100页一个小时。关键词有三,专注,不回视,按照知识网络建立的方式阅读。有心提升速度的可以搜索“视幅训练”,舒尔特表和曼陀罗训练图都有助益。
如何有质量的阅读?如何有速度的阅读?
如果你愿意对这个议题稍微花一些时间研究,建议读那本大名鼎鼎的《How to read a book》;如果你愿意寻求捷径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建议回想一下小学初中高中的语文课和英语课,有质量的阅读参考语文阅读理解,有速度的阅读参考英文阅读理解,在此不赘述了。各村有各村的高招,做不到的,非不能也,实不愿也。
对于未来,我将把阅读数量目标从年度计划中去除,只愿胃口抵得上好奇心,想看什么,都能看完
附录:34本书单
五星:
用脑拿订单
说的艺术
答的艺术
朱子家训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生命之树
雅舍谈吃
自我观察
四星: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
学习之道
暗时间
脸脸俱玄
低风险投资之路
内在的探索
禅与脑
诚品副作用
这不是你想的艺术书
西藏生死书
一味
最好的告别
三星:
理念的力量
爱是勇者的游戏
潜意识:控制你行为的秘密
全脑交易
无量之网
没事别随便思考人生
习惯的力量
臻于完美的演讲
金钱的灵魂
像我这样轻松的生活
浅草散步,预见粉花面包店
手绘时尚巴黎范儿2
优雅夏奈尔,经典纪梵希
二星及以下: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关于任何问题,欢迎私信我讨论呀啦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