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一本书

共读之七:人家说什么你就信什么,挺傻的!

2017-04-23  本文已影响24人  爱画的饭饭
饭饭记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亲爱的小伙伴,你读书了吗?

《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看到现在基本上看完了,但是读书笔记却只记录到第五章,这是我的认知失调,小我开始占了上风,感谢小博,重新让我开始记录。我想这样一步步的总是会有改变的吧!

这一章单独介绍了思考的内容,从导图上看,第一小节提出了独立思考和拥有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之后的9个小节均在系统阐述这两方面内容。

一、勤于思考,发现各种思维陷阱:

迷信权威,概念模糊不清,焦点不同,方法不同,效果不同;拒绝接受不确定性,会直接导致很多认知上和逻辑上的错误,由此引起的逻辑错误实际上是心理问题。

二、分析因果关系:

分析任何因果关系,比如针对“因为A,所以B”,基本上只需要从3个层面去审视:
A不一定是B的理由。
A不一定是B唯一的理由。
A不一定是B最重要的理由。
而有些时候,相关联的两者间是“互为因果”的。
刻意练习:从现在开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如6个月),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或被灌输的每一个念头,甄别其中的因果关系,逐一应用以上提到的种种原则

三、逆命题:

要了解“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四、举证责任、案例局限、对立论证、张冠李戴,这几小节均在讲解逻辑思维方式:

各种原因基本上都能归结于知识的困乏。 提出一个观点之后,要求对方进行反证。——这是一种典型的逻辑错误,即“诉诸无知”。最为常见的逻辑错误就是“以偏概全”——某种经验在某个人身上应验了,并不意味着该经验在所有人身上都会起作用。所谓的“情商”,朴素地从根源上来看,还是思考能力问题。一旦意识到对立论证的存在,应该“哪一个更合理、更现实就接受哪一个”,而非“哪一个更积极就接受哪一个”,因为后者只是自我欺骗而已。有时候,论点和论据之间尽管全无逻辑联系,却可以用一种“显然合理”的姿态绑在一起——好像还有那么一批人热衷于如此操作,因为他们发现这样张冠李戴、胡搅蛮缠竟然非常奏效。

五、感悟与道理:

“道理”应该是普适的,而“感悟”只来自个体经验。这里提供一个很实用的建议:与其关注成功者,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努力从失败者身上汲取经验。只有经过自己的仔细分辨,真正成功者的宝贵经验才是无价的。需要额外注意的是,一方面要多花心思分辨,另一方面要多花时间真正了解自己,以便能够避开“一概而论、生搬硬套”可能带来的灾难。

六、克服恐惧:

所有这些阻碍人们正确思考的诸多障碍最终都可以归结于人性中根深蒂固的恐惧以及恐惧带来的懦弱。人人都有弱点,因为人人都有恐惧。恐惧需要克服,勇气需要培养。事实上,“勇气需要培养”这句话里面的“培养”不如换成一个更朴素的词——积累。勇气与智慧一样,是依靠积累获得的。

摆脱“自以为是”陷阱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正视自己的恐惧,因为恐惧永远存在。

七、辅助工具:

语言的重要性--恰当而又正确地使用语言,可以帮助修复思维漏洞。
以下一些句式最好经常使用,因为它们特别有助于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并且也有刺激思考的作用:
……是一回事,而……是另外一回事。
……和……其实根本不是一回事。
……不一定……
……。可是,这并不意味着……
……也许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解释)。
……看起来像……,可是……
……。而事实却可能远比看起来的更为复杂(简单)。
……。然而,(这个论断)反过来(陈述)却不一定成立……
……其实很可能与……根本就没有任何关系。
……和……之间不一定是单纯的因果关系,它们也可能互为因果。
……和……之间的比较也许没有任何意义。
……其实不过是表面现象,其背后的本质是……
……有一个通常被忽略的前提。
……尽管听起来很有道理,然而却完全不现实。
……也许有人会说……,但是这种质疑却……

这些句式看起来简单,却往往能带来不同凡响的思考结果。平时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都不妨把这些句式套进去填空——就当想着玩了——要不了多久你就能体会这种游戏的有趣之处。

另外一些句式,则要刻意回避。比如这句话:

……难道就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吗?
……我发现……还是很有一些道理的!
……要是 ……就好了!
……要是……就好了!但, ……!

刚刚居然冒出了“要是我不浪费那么多时间就好了!”

我们已经浪费了那么多时间,现在竟然还在浪费时间!

珍惜每分每秒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