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随笔想法给人力量的文字

《道德经》心得三|做任何事都要把握尺度

2023-05-04  本文已影响0人  慢慢学说话
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为什么提倡“不尚贤”?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尚贤的好处大家都有所共识,那为什么老子提倡“不尚贤”?

这必须和前两章结合起来看,老子认为事物都是相比较存在,相对立发展的。“尚贤”的好处大家都清楚,那“尚贤”的弊端和过度“尚贤”的危害就容易忽视。老子正是要提出大家不关注的部分并进行强调,从而引起大家注意、引发大家深思。

那“尚贤”有哪些弊端呢?

第一要看“贤”的目的纯不纯、正不正。

春秋无义战。为了开疆扩土各大诸侯国不断发起战争,争个你死我活。他们四处招贤纳士,笼络天下英才。这些所谓的“贤士”帮助国君争夺天下。他们的目的不过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出将入相,却不顾百姓民生。这种“一将成名万骨枯”的事本身就不是贤士该干的,更不值得崇尚。

第二既然称之为“贤”,就一定有个人为的标准,标准就有漏洞。

有人为了达到“贤”的标准,就投机取巧,用标准来打扮自己,这样选拔出来的都是那些善于表演、善于专营的人,真正的贤良反而容易遗漏。

基于以上两点,老子认为尚贤已经转化为它的对立面了,起到了反面的效果,所以赶紧叫停,提倡不尚贤。

“智者不敢为”,有智慧难道不应该有所作为?

这里的“智”可不是智慧的智,而是奇技淫巧。就是小聪明,耍手段,是贬义词。现象就是前面提到的“争贤”、“盗货”和“乱欲”。

如何治理才能杜绝这些现象,采取“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虚其心:即让大家虚怀若谷,看到别人的长处,不断向别人学习获得进步;

实其腹:仓廪实而后知礼节。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老百姓能吃得饱穿的暖,有生活幸福感;

弱其志:降低欲望,让民心朴素。不要吹鼓拜金主义,要学会教百姓做减法,极简主义、勤俭节约、光盘行动、低碳生活都是应该倡导的生活方式。;

强其骨: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要让百姓强身健体、在本职岗位上练就本领;

通过以上四种方式净化整个社会风气,使得那些喜欢耍技巧的人不敢动心思。因为动了心思,全社会也不会理会他,还会嘲笑、羞辱他,法律还会惩罚他。

“无为”是不是不作为,不作为怎么治理?

这里的“无为”是指不妄为,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百姓难治理,是因为管理层总是瞎折腾。没有调查研究,没有弄明白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拍脑袋做决定,好心都会办坏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