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生活中的动禅
(一)行动改变心灵,整理房间就是整理自己
最近一边搬家,一边重读山下英子的《断舍离》,获益颇丰。
确切的说,应该是一边重读,一边收拾十几年来囤积的物品。
一直以为自己不是恋物之人,直到这次搬家,决定彻底清理家中旧物,才发现,在书柜,衣柜,鞋柜,橱柜等各种不打开就看不见的柜子里,竟然积攒了如此之多的物品,以至于有一个阶段,各种杂物如洪水泛滥一般涌现在眼前,让我有被淹没的感觉。
但正如山下英子在书中所说,要彻底清理“池塘”,真正让池水变清,就必须搅动沉淀在底层的淤泥,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重新审视人与物品的关系,一点一点地实施断舍离,不仅家从物的堆积中彻底解放,变得清爽,人也从一种懈怠拖延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变得更有行动力了。
也因此明白了英子女士为何如此定义断舍离:
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
断舍离,绝不是简单的杂物收拾技巧,而是借助收拾物品来清理自己的内心,甚至是潜意识,借由行动改变有形有相的外在空间,自然引发出无形无相的内在空间的转变。
“只要有所行动,心灵就会跟上脚步。”
(二)什么是断舍离
二十多年前,山下英子女士在日本高野山的寺庙借宿,修行僧把每个角落都仔仔细细打扫得整洁舒畅,十分爱惜地使用着为数不多的生活必需品,身处其中的清爽之感,给英子女士极大的启发,让她发现了在生活中做减法的重要。
而“断舍离”的概念则出自瑜伽的“断行,舍行,离行”,原本是一种斩断欲望、脱离执念的修行哲学,被山下英子应用到处理今日人与泛滥的物品的关系中,成为一种借助收拾物品来觉察自我的修习方式。
具体来说,“断”,就是断绝不需要的物品流入家中;“舍”,就是舍弃多余的东西;“离”就是脱离对物的执念,获得身心的自在。
如果把家比作池塘,物品是水流,断就是守住入口,舍就是打开出口,如此才能变死水为活水。
物质日益丰盛,商业日益发达,人类又有储藏的本能,这都导致我们往往是大开入口而紧闭出口,所以人们容易被物品淹没而束手无策也就不足为怪了。
而断和舍则是以物品对“当下的我”来说,是否“需要,合适,舒服”为原则,对物品的流入流出进行筛选,从而保持新陈代谢,使居所和自我更有活力。
由舍入门,在不断舍弃物品的过程中,逐渐对自我有更为清晰的认知,从而能断,从入口处断绝与当下的自己不相匹配之物,最终达到离境,不为物所累,自在驾驭物品与生活。
(三)主语是“当下的自我”
断舍离的精髓,在于重新审视物品与自我的关系。
它的核心是自我,时间轴是当下,也就是以“当下的自我”是否还用来判断物品是否有用。
一双只穿过一两次的细高跟,一件从未穿过的麻质白长衫,从物品的角度看,都是九成新的有用之物,但因为从来不穿,它们对我来说就是无用之物。
因为可惜而留着,占有却不使用,恰恰是对物品的不珍重。
要知道,物品被制造出来就是为了使用,被造之物无法实现自身的价值,就像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赋闲在家、抱憾终生。
物尽其用,才是真正的惜物之法。
因此,“舍”的最高境界是让物品流向真正需要并喜欢它们的人那里。
(四)磨砺对自我的觉察力
物品是映照自我的一面镜子,直面物品,就是直面真实的自我。
细高跟在我心中,意味着挺拔的身姿和摇曳的女人味;
白长衫在我看来,蕴含着纯粹的天真和稚嫩的孩子气。
而这两者,都是我渴望拥有的气质,但现实是,我穿上它们就浑身不自在。
穿细高跟就无法轻松自如地活动;白色长衫的高腰蓬裙设计,穿上去有种洋娃娃的感觉。
由此可见,我真正喜欢的可能不是纯粹的女人味和孩子气,而是这两种气质的混合体,一种清爽活泼的女子气息,最好能有“静如处子,动若脱兔”的感觉。
明白了自己真正的喜好,也就不难做出抉择了。
借助对物品的筛选,层层追问“为何留,为何舍”的过程,也就成为磨砺对自我的觉察力,逐渐建立更清晰的自我认知的过程。
如此,便可以在入口出做好“断”的工作,选择和当下的自己相称的物品了。
因此,“断”的定力,恰恰来自对真实自我的深切了解。
(五)说到底,行动才是一切
开始阶段,最好以自己能抽出的时间,选择一个突破口,可以是一个抽屉,甚至是塞满各种卡的钱包。
总之,根据此时此刻能挤出来的时间计算收拾的场所,那么,就算再忙也可以立刻着手进行断舍离。
只要能彻底地收拾好一个场所,不管那是多么小的地方,都能提高行动的动机。
房间堆满东西,人就像在大海中溺水一般,而突破的场所,不管多小,都是和陆地相连的所在。
哪怕只是收拾一个柜子,打开的一刻,看到排列整齐有序的物品,也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得到真实的满足。
而这种舒心的感觉会激励你不断拓展陆地的面积,最终全面收复。
我就是这样,每次集中于一点,给自己一个承诺,然后从衣柜开始,逐步突破了鞋柜,书柜,橱柜中大量的囤积物,不仅逐渐从物品的压力中走了出来,还顺带克服了自己的“畏难性拖延症”。
(六)放开对物的执念
在“断”与“舍”的交替中,逐渐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就能达到轻松自在的“离”的状态了。
整理物品时,发现最不舍得扔的,就是一些饱含记忆的物品,儿子小时候的睡袋,一起出去旅行时策划的路线图,曾经特别喜爱的连体裤。
但实际上,宝贵的记忆,放在心里就好了,那些美好的瞬间,不必借助任何外物,只要乐意,随时可以从记忆中提取。
“说到底,拥有就是深信不疑的错觉。”
如果能够认清,一切物品都不过是暂时借用,连我们的心都是会变化的,就能自然而然地涌出邂逅相逢的喜悦和感激之情。
把物品当作自己的朋友,用心选择,珍重以待,尽情地享受和物品短暂的相聚,缘尽了,就潇洒地放手。
“不仅对物品,对一切的一切,都能做到这样,就是断舍离的愿望。”
(七)把家变成最棒的地方
不愿意回家的人,在咖啡馆,酒吧,聚会中流连徘徊的人,往往有逃避现实的倾向。
因为家中有不愿面对的人,不愿面对的生活,不愿面对的氛围,甚至就是不愿面对的破烂儿,所以就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着回家的时间。
但是,如果不能彻底逃离,终究还是要去面对家中的烂摊子。
那不如就从看得见的物品入手,从力所能及之处,清理自己的生活吧。
给自己留出足够的空间,创造清爽的环境,和真心喜欢且需要的物品相处,就能体验真正尊重自我,喜欢自我,和自我好好相处时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和满足。
借助对物品的掌控,创造适宜自己居住的外在空间,也就能逐步获得勇气和信心,去面对那些令自己不开心的人和事,像清理一个柜子一样,把那些被藏进意识深层的东西,全部摊在面上,一一做个了断。
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说到底,外在环境和内在心境都是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
把家变成最棒的地方的你,也会是最棒的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