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能冻死病毒吗?
有关上呼吸道感染有一种说法:下场雪或雨,人们生病就少了。
病毒会被冻死?靠谱吗?
首先,下雪时气温会降低、湿度会变化,这种低温天气会使流感病毒变得更稳定,就好比冷冻食品在冰箱里能保存更久一样。
当天气变冷的时候,我们鼻子里的血液流动会减少,鼻腔内的分泌也会更少,鼻毛清理鼻子里的脏东西的能力也会变差。
这就意味着病毒更容易“安家”在我们的上呼吸道里。
下雪时我们通常会明显感觉到空气更干净更清新,感觉空气中悬浮的尘埃都变少了。
空气中的悬浮液滴与病毒的生存关系,不只是有“沉降减少病毒”这么少的联系。
尽管我们肉眼都有可能看到的灰尘会减少,但那些并非肉眼可见的悬浮颗粒才是影响病毒传播的重要因素。
大的颗粒会快速沉降,但并不是直接掉地上了,而是悬浮在距离地面有一些高度的空间,这反而会让感染者附近的人面临更长时间的暴露。
另一方面,如果空气中的悬浮小颗粒比较小,病毒则可能飘向较高的水平位置,并通过空气流动,有更长距离的传播。
寒冷天气实质会让我们更容易遭到上呼吸道感染。
当病原体通过鼻子进入人体时,会触发鼻腔启动一种特殊的防御机制。
这个机制就像我们鼻子里的小卫士一样,当它们发现有病原体入侵时,会迅速释放出一种特殊的微小泡泡(细胞外囊泡),这些泡泡会包围并攻击细菌。
这就像是,当有坏东西进入我们的鼻子时,这些泡泡就像是被激怒的马蜂,围攻入侵者。
这些泡泡不仅对病原体产生直接攻击,它们还能把一些特殊的抗菌蛋白从鼻子前部传送到后部,当病毒或细菌成为漏网之鱼穿过泡泡网,它们就能通过这些蛋白进行第二层保护。
但是,当环境温度下降,鼻子里的温度降低时,这种保护机制就会减弱,泡泡的数量和抗病毒能力都会下降。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冬天更容易得上呼吸道感染。
如果真的说下雪能让疾病传播减少,可能只有一种方法,就是有人因为下雪天足不出户且不与外人接触。
如果是暴雪或者严寒,恶劣天气让人们更多地留在家中,断绝所有社交生活,比如不去上班、不去上学、不去买菜、不出门溜达,减少了与外界的接触自然而然是可以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但是,事实可能刚刚与此相反。
我们不会因为一场小雪或者中雪改变生活方式,反而由于户外的活动不便,增加室内封闭空间的活动时间,比如原来去公园溜达现在改到茶馆下棋。
这种情况,恰巧是会增加病毒留存和传播的机会的。
而更重要的是,在下雪寒冷的天气中,大家往往更容易忽视开窗通风的重要性,这进一步增加了病毒在室内空间中传播的风险。
显然,仅仅寄希望于“空气更干净”而达到减少疾病发生,这种简化的逻辑并不完全准确。
我们要正常和健康地生活,防止呼吸道疾病传播的方法,我们得熟悉以下方法。
勤洗手:用肥皂和水洗手至少20秒,特别是在接触公共场所、用餐前后、触摸面部之前以及上厕所后。
戴口罩: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把口罩戴上,相当多一层“鼻毛”。
免疫接种:及时接种相关疫苗。
愿不要因为天气变坏改变生活规律,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这些都是维护我们免疫系统正常运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