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做到公益平台“月读《传习录》”作业

读《传习录》第十九天-答罗整菴少宰书

2017-08-08  本文已影响16人  沐一儿

一、道,必须体悟,然后才能发现,并非已经发现了,然后才去体悟。道必须学习,然后才能明白,并非在教学之外,还有所谓明道的功夫。但是世上讲学的人分为两类,有的用全身心去讲学,有的却用嘴巴耳朵去讲学。用嘴巴耳朵讲,学者就揣摩测度寻求着学问的影子和回音;用全身心去讲学者所言所行都是从自己的心中体验到的。明乎此,就懂得孔门的学问?心学也好,儒学也罢,还是要身体力行,知行合一。

二、做学问贵用心来体量,不为上,不为书、不为权。朱熹以自己体量改《大学》古本,王守仁以自己《大学》古本正确,朱熹新本错误,在程朱理学一统天下的背景下,确实非常难得,既需要学识,更需要勇气。谈到做学问,贵在内心有所得,反求于心,感到不对的哪怕话出自孔子也不敢苟同,何况他还赶不上孔子呢?反求于心,感到正确的,哪怕话出自寻常人,也不敢不同意,何况这是出自孔子呢?

三、正心诚意致知格物都是修身的步骤,而格物是可以让人计日程功的地方。所以格物是格其心中之物,格其意种事物,格其知中之物。正心是正其物之心;诚意,是诚其物之意;致知,是致其物之知。天下没有性之外的理,没有性之外的物。针对王阳明《心学》以反观内省为务,认为正心诚意足够了,何必还谈格物之说。言下之意,格物工夫是修身之外的功夫,这也是后来者攻击王学重内遗外,重心性修养而轻实学的原因。对此,王阳明在这封信中首先阐述了性无内外,学无内外的思想。然后重点论述了格物功夫是格其心之物也。归结到性外无理性外无物,最后点出来信者误解自己的地方,以及关键之处与程朱学说的不同。

四、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掌握真理的人又是超越时代,痛苦,甚至牺牲生命的。这篇文章,王守仁阐明了自己《心学》所面对的压力和心理,也抒发了自己学说与当世主流学说不同的苦闷。可是,为了坚持《心学》,坚持真理,他必须勇于面对和坚持。从他来说,写《朱子晚年定论》是为了调和《心学》与程朱理学的冲突。但是有什么必要呢?事就是是,非就是非。

五、王阳明的格物致知,说当时不仅程朱理学的信奉者难接受,就是自己的朋友也有很多人难以理解,新生事物得到大众的理解和接受是需要时间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