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本书离作家梦近了一些

2022-05-07  本文已影响0人  外观世界内观自己

《老舍谈写作》的内容是在各杂志中发表陆续发表的稿件合集,每篇只谈一个与写作相关的话题,递进关系不明显,皆可独立成章。行文风格,亲切、风趣、血肉相连的文意让人开了些茅塞。等我写作经验丰富一点了,再来开多些茅塞。

每日写作成了我作家梦的第一步,一边写一边有疑惑,身边没有一个可以指导我写作的老师,我只能去教写作的书里找答案。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不见得每条建议、心得都对我胃口。有些也许是真理,可是我还没到那个境界而体会不到;有些出于作者的写作偏好、或自身条件驱使,即使是好的建议也不一定可以在我的写作上起到作用;还有一些是作家的普遍认知,也成了我的体会。最关键的是找到解释现阶段的疑惑,有助于增长写作功力的建议。

我现在写作阶段,记录一件事情除了会把握大面上的详略,还可以细致入微地呈现细节,并在细节中强化人物的性格以及夹叙对人物事情的洞察与见解。每天写作的困惑是,如何提高文采?如何选取有养料的素材?如何拥有一语惊人的才能?

我阅读完全书,找到了几条与大家共勉:

如何提高文采?

以前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个观点:词汇量的丰富度决定了作家水平的上限。我深深感觉这是我的短板,叙述事情的时候,虽然观点与条理都较为清晰,却有一种行文的无力感。有时候内心的感情色彩无法在文字上完全发挥出来。为此我执着于文采提升,看了很多古诗词与散文名篇。而本书中提到一个观点“言之无物,行之不远”。文采固然很重要,可是与言之有文相比,言之有物更重要。其中包含几层值得回味的含义:文字本身没有一等二等,全凭如何调遣,我们如果心里有值得说的话,再找到最恰当的词,我们的语言文采自然有了力量;没有实际内容的华丽词藻,就像绣花枕头,也像一位只重颜值不重内涵的花瓶式美女,没有魅力可言,倒有审美疲劳之嫌。比喻、典故等手法,切勿用得泛滥,要用一定要精彩。

如何选取有养料的素材?

我们要写一件事情,一定要对这件事情了如指掌。比如描写一位教师,我们只知道他一两件事情就要成一篇文章,就像我们口袋里只有10元钱,倒要买一个哈根达斯冰激凌一样,捉襟见肘。要是我们能心里准备20件关于这位教师的事情,那么行文时就会觉得很宽裕,在既定的场景中选出那件最有代表性的事情,那件只能是他才会干的事情,故事就会生动,人物也会立起来。因此,知道得多,要写得少,所谓心中有粮,下笔不慌。

如何一句惊人?

行文时,总感觉好几句话的笔墨还是没能说到点子上,没有一拳击中要害的酸爽。这与上面也有联系,也许是找的事情不够有代表性,也许是对事情知道得太少太浅。究其原因是观察不够细致入微。事实是事实,是死的,怎么运用它是我们的事。有效的调配,把事实看成一个起点,一个跳板,事实也没有优劣,而是要仗着我们如何判断事实,从哪个角度诠释来为其中的人物服务。要找到一个好的角度,就要求我们的文字必须是以我们的心钻入某人某事某景的心中而掏出来的东西。这样出来的文字都有它的灵魂,也必会在它应该在的地方出现。

我在写作上还有很多通病需要改,可是一段时间也只能改几处毛病。这些朴实的话,真的入了我的心。我是从心底里赞同这些观点。每个作家也会有自己的行文风格与行文偏好,“博闻广识、言之有物”是我的目标,我希望成为看事情有宽广深的那类作家。

#写作#言之有物#生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