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小哥获诗词大会总冠军:决定人生的不是起点,而是拐点
“外卖小哥”又火了!这回直接登顶央视的诗词大会,成为总冠军。
有多少人在抱怨原生家庭不好,工作不如意,起点不够高的时候,有些人却在默默发力,在拐点时一举冲刺,弯道超车,杀出重围。
别人打“王者荣耀”,他却在背诗
这位来自杭州的外卖小哥雷海最大的爱好就是阅读古诗词,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在父亲的引导下已经发展出对古诗词的兴趣。父亲希望他能有文化涵养,山川湖海藏于心中。
虽然阴差阳错错失了考大学的机会,但是雷海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尽管在职业道路上成了普通的外卖人员,雷海始终坚持着自己对诗词的热爱,人生自有诗意。
没有双休日,雷海趁着午休一个小时的空余时间,看《汉语语音史》、《唐诗宋词鉴赏辞典》,这时候别的外送人员可能在刷视频、打游戏,雷海却会认认真真看几首诗,了解写作背景,看注解,还会背几首新词。
甚至是在商家等餐、等红灯的时间,都被他拿来背诗了。今年37岁的雷海,就是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坚持中,秉承着对诗词执着的追求,终于“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当记者问道,得了冠军不庆祝一下吗,雷海却很淡定地说,不啦,明天大家都要干活呢,时间不早了。但是当记者问他以后是否还会坚持背古诗词的时候,雷海给出了非常肯定的答案,“这个必须有!”表示学无止境,现在越背越觉得自己知之甚少,一定要活到老,学到老。
千万不要小看默默努力的人
记得高中被分进年级最差的班级,当时一大半以上的人,都放弃了学习。
我却想,这个时候需要的,可能就是默默坚持,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也不要在乎得失,因为“得失平衡”。
月考时,班里只有我一个人坐在教室答题,连监考老师都不剩的时候,内心是平静的,那一刻我就认识到,想要不被淘汰,就要有一人面对生活的淡定,有一人承担职责的担当,有些路,是注定要一个人走的。那一刻我仿佛突然长大了,原来成长需要一颗不随波逐流的心。
后来在大家惊讶的目光中考上大学,反倒是很淡定,因为别人在打游戏、谈恋爱、消费青春的时候,我选择不断付出,努力增值。
终身奋斗不是一个励志的词,而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不仅需要的是强大的心理素质,而且需要看破眼前困苦的格局和大器。
前段时间的《奇葩大会》上,网络大电影秦教授爆出了做网络大电影的“潜规则”,14年爱奇艺刚刚宣布网大成立,秦教授带着剧组拍戏,五六个人挤在一个标间,吃饭能吃出蛆,每个人每天只有一瓶水,拍戏不挣钱还要搭钱贴脸。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仍然能找到乐趣,觉得开心,为了蹭热度,借着IP拍一些奇怪名字的电影,比如《肖申克的舅妈》、《霸王别介》、《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之类,看上去很雷的名字。
但是键盘侠和水军怎么会放过雷点这么多的电影,他们的做法只有一个:骂。
人天生都有“讨好型”人格,即使对面这个人你不喜欢,也会本能地希望对方喜欢自己。没人喜欢自己,甚至还无故谩骂你,前方一切都是不利因素。
勇气,在此刻就显得格外可贵。
面对误解、没资金、没资源,这些做网大的人只有一个态度,一笑而过,继续坚持。
网友骂他们垃圾,秦教授说:“垃圾就垃圾,可回收就好。”
有的骂:“给狗点钱,狗也能拍出这玩意。”
秦教授一阵冷哼,“没错,狗也是这么想的!”
现在网络大电影已经成长为一个熟女,很多专业院校毕业的人,也愿意拍网大,网剧也在一篇吐槽中慢慢成长起来。
网络大电影每年都有票房2000万的作品出现,这是7成的院线都达不到的成绩,并且这2000万是真金白银落在片方手里的资金。
已经有200年历史的电影,在中国也有了一个新的分支,无论网大是雷人也好,不好看也罢,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正是因为有人在背后无声无息地做着,她成长得越来越美。
弯道超车,要把握三个原则
原则一:不要计较眼前的得失
急躁,是现代社会的通病。背几个单词,就希望英语能迈上新的台阶;写几篇文章,就想实现知识变现;读几本书,就指望着生活能发生改变。
其实很多时候,一年甚至几年的努力,都不一定能有回报。如果每做一件事都有所图,结果只能是失望。
被誉为女版川普的“符江秀”,生在海南的穷山沟,当地的女孩都是不上学,早早嫁人生子,但是文盲的父母却坚持送她上学。
无奈她却高考落榜。此时父亲病重,家里本就逼仄的生活越发贫穷。
可想而知,当时情况有多么严峻。可是符江秀的母亲,却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她坚持送符江秀继续上学,甚至愿意低三下四求人借钱。
这种坚韧有几人能做到?母亲没有因为一次的成败论英雄,而是身体力行地告诉女儿,苦难面前,更不能退缩。符江秀深受鼓舞。
上了中专,符江秀更加奋进,自学英语四级和中级日语。
1991年在广东做跟单员期间,每天下班拿着磁带自学广东话和日语。1995年因为出色的工作能力,跳槽到香港东亚银行,她依旧边打工边学习,1997年拿到香港大学本科学历。一年后,年仅26岁的符江秀,去了美国。
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值得炫耀的天赋,这些看似劣势的条件,却给一个人提供了成长最好的土壤:努力的优势。就是因为没有先天条件,才要努力,而在苦难中绽放的花朵,往往最夺目。
原则二:不要人云亦云
刚上大学的时候,同寝室的姐妹都在谈恋爱、聊八卦、逛某宝,有一个同学却很特立独行,每天坚持背着牛津高阶去上自习,风雨无阻,有时候教室里只有她一个人,但是她还坚持学习。
除了参加文艺汇演,她几乎是雷打不动地学习。大三时该决定未来的时候,她已经做好准备去英国念同传,而我们才刚开始考研的第一轮复习。
等我们考上研究生,又开始享乐的时候,她却一个人默默回到了家乡工作。
我们一边替她可惜,一边安慰自己,努力半天也没啥用嘛。
等面临毕业焦头烂额找工作的时候,才知道,那个姑娘已经办好了加拿大移民,在家乡办了婚礼后与老公移居加拿大。
这个姑娘从始到终都不“合群”,但是她的人生早就规划好,中间的插曲和意外,都没有成为阻碍她的绊脚石,因为她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六根清净,听不到别人在说什么,也不在意别人在做什么。
这种人,即便没有立即获得想要的结果,也会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过着充实有意义的每一天。
原则三:每天都要做一些积极的事
毛姆的《面纱》里,女主角凯蒂的前28年,生活重心只有一个:嫁人。
所以她的生活,每天就是参加舞会,与男人调情,搜寻如意郎君。
结果除了一副好皮囊和社交技能,她大脑空空如也,什么都不会。成为“剩女”之后,只得匆匆嫁掉。
婚后的凯蒂空虚寂寞,终日无所事事,出轨同样没内涵的查理,却被伤的遍体鳞伤。深爱她的丈夫瓦尔特带她去中国,拯救当地严重的霍乱病人。
凯蒂却觉得丈夫是图谋害死自己。但是就是在中国,凯蒂加入当地的修道院,一起救助成为孤儿的孩子们,凯蒂却奇迹般地,第一次感到快乐,她不再思念渣男查理,反而被被学识渊博又医术高超的丈夫瓦尔特吸引,第一次,她感到惭愧。
凯蒂从一开始厌恶充满霍乱的中国,到深深地投入救助工作,是因为只有积极的事情,才能让人认识到生活的美好。
心灵是特别神奇的一片土地,如果在上面种满蔬果,就会结出香甜的果实,如果任其荒芜,则会杂草丛生,变得越来越贫瘠,整个人就枯萎了。
决定一件事情成败,不是起点,而是拐点。
想要在拐点发力,超过前人,完成自己的使命,需要的是在每一程,都坚持下去,而一时的落后和失败,都不是最重要的,因为生命的厚度和质量是最重要的。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生命的旅程里,收获独特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