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

不要问存在是什么——读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2024-01-22  本文已影响0人  小洛与鞋带

我哲学阅读的真正起点是在知无知谌洪果老师带读下的《存在与时间》,从他那里我第一次开始理解哲学原著阅读的重要性,无论多少的哲学导论类的书籍都不能代替,仍然需要和哲学家面对面,寻求第一手的感悟和交流。

我将谌洪果老师视为未曾谋面的终生挚友,虽然只在微信上问过几个粗浅的问题,但在他的一系列哲学课程中,我收获良多。真正的朋友可能并不是相处过、吃喝过、醉过、玩乐过、旅行过,甚至亲近过,也许最重要的因素在于灵魂的共鸣,虽然相忘于江湖,但处在一个共同的“意义世界”,可能有意见、偏好的不同,不会有基本观念和原则的冲突,因为某些东西是不言而喻无需讨论的。

《存在与时间》是公认晦涩难懂的著作,语言生涩,而且海德格尔善于制造新词,善于借用通常的词语阐发不同的理解。谌老师的课程紧紧贴合原著,逐句解读,将著作放在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和基督教文明的长河中,概念清晰,分析透彻,每节课的末尾还有听众们不同视角的交流,有助于我们贴近海德格尔的思想。另一条途径是张汝伦教授的《<存在与时间>释义》,也是逐句解读,著述严谨,同时还有阐发自己进一步的理解,可以说是进入《存在与时间》的第二道法门。

首先要将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区别于萨特的存在主义,前者是西方哲学自巴门尼德以来一直在探索的哲学最根本的问题,关于最本质的存在,没有道德意味;后者强调个体自由和选择,更具有伦理学和道德意味,正像那篇著名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所昭示的那样。海德格尔坚决否认与萨特的哲学有任何关系。

初学《存在与时间》的人会时不时冒出要问一个似乎极其明显但哲学家却没有明确回答的问题:“存在到底是什么?”在海德格尔的语境中,你一问这个问题就错了。

提出问题,并探讨和回答问题,贯穿全部的《存在与时间》,在海德格尔看来,问题最重要,而且往往一旦提出合适的问题,答案就隐约在问题中显现。就好像在一道数学题中,题干告诉我们一些已知条件,需要某种答案,那些条件隐含着问题和答案之间的关联,只要找出关联,架设桥梁,问题迎刃而解。不同之处在于,哲学更看重提出问题,寻找道路,而非找到确切的答案。

寻找存在是存在论的全部主题,但你不要指望找到“存在是什么”的答案。“此在”(可以将之理解为“人”这一类存在者)的本质属性就是去存在,追问存在,向存在敞开,它总在路上。此在如果问存在是什么,它就是在存在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这已经违背了它的本质,那样的话它就不是此在,而是别的存在者。存在不是一个看得到的终点,此在的“去存在”不是让人们选择去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强调人存在的未完成性,这种未完成性不是暂时的,而是本质的;人对于存在的理解,此在向存在的敞开,永远是可能的,因此此在必须不断开启这种可能性。

在这里我们能看到死亡、良知、沉沦、闲谈、无家可归这一类普通的词汇,与我们日常的理解截然不同,必须全部从生存论、存在论意义上予以理解,完全不能考虑它们的道德、伦理含义。前者是在最本质的意义上,是后者能够得以理解的基础。

存在论意义上的死亡是本己的死亡,表明此在一种最本己、无关系、不可超越的可能性,使徒保罗说:“我们必须在恐惧和战栗中创造我们的幸福,如果我们值得去希望的话。”是说此在必须直面它的死亡,在恐惧和战栗中将自己作为精神和自由来承当。而日常意义上的死亡则是一种非本己的死亡,但是非本己性和本己性并不是截然的对立,前者只是后者的岐出、变式,它以遮蔽的方式指示着本己。

对于存在论意义上的“良知”,“良知并不告诉我们任何道德真理和行为规范,而只是要我们面对自己本己的可能性——能在。严格遵守流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人也许恰恰是没有自己良知的人,因为他没有倾听自己良知的呼唤。”这与我们关于良知的基本认知似乎天差地别,但是学习哲学的一大好处莫过于就在于挑战我们的成见、确定的结论、大众公认无可置疑的一些东西,如同在柏拉图的洞穴比喻中,走出洞穴的人可能是被迫的,因为走出去就是要放弃自己舒适的生活,认定不疑的观念,这是一个痛苦但却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如果他希望一种观念的提升的话。

良知是常人(非本己存在)和莫名恐惧(本己存在)之间的那道薄墙。之所以是薄墙,在于常人一旦被自身唤起,进入莫名恐惧的状态,墙就破了。常人并不难进入,只要他不把良知当作异己的什么权力,而是当作此在自己的良知。

“良知之为良知,不在于它提供了“实践的”命令,而在于它唤起沉湎于日常谋生事务的此在转向理解自己的存在,或者说,去展示自己的存在。……那些人们期待的意义明确、可计算的行为准则恰恰会使良知否定了生存去行动的可能性。……良知是这样一个洞见结构:行动者通过它将自己感知为自己对自己的有约束者。”而只有在存在论的良知理解之下,我们才能从道德的意义上真正理解良知。

此在去存在的根本途径就在于认识到自身的有限性,同时敞开一种可能性。坚持自己的有限性才有自己,看不到自己的有限性必将丧失自己。此在必须成为它还不是的东西,这仿佛在说,人生正因为充满了可能性而更加神秘、美好、令人向往,给予我们源源不绝的动力。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