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你有勇气“什么都不做”吗?风靡全球日本作家-岸见一郎“
-心理学家阿德勒式亲子教育
之前跟大家分享过风靡全球的亲子书籍,日本作家岸见一郎的“被讨厌的勇气”,收到很多朋友的查询,谢谢大家。前几天忽然在书局看了岸见先生的另一本作品“不教养的勇气”,希望与大家分享一下
以下的经历你是否似曾相识:
早上6时的闹钟一响,你不敢懒床,因为一个钟后你的孩子将会起床,到时早餐要准备好。7时正你到两个孩子的房间,他们怎样也不愿起床。结果快要迟到,他们连早餐也不顾赶快出门口。你很担心他们会饿肚子,想打包给他们,却被他们带点责怪般拒绝。
8时到你出门口上班,一边赶着车一边在看晚餐的食谱,希望孩子能有足够的营养。到了中午,饭吃了一半便赶着出去买菜,怕晚上晚了煮饭。一下班立刻回家煮饭,却看见孩子在吃着片零吃,对你辛辛苦苦煮的饭没有半点兴趣,结果边看电视下把饭吃完。你夸赞他们乖宝宝,他们却只专心玩玩具。你骂他们不做功课,他们却跑到房间。
“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于是,你便失控了。
没有天生的父母,也没有天生优秀的孩子。
许多人都会疯狂地夸赞作为父母的美好,说有孩子如何开心幸福。对,孩子对父母来说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但换来是无比的辛苦与无助。
没有人是天生的父母,我们都是当了父母后,才知何为父母。所以我在之前几篇文章也想想鼓励家长们,与孩子一同成长是最正确的事情。可以想是,我们只是比孩子早一点出发,大几岁,多一点点人生阅历与经验而己。
我们都希望为孩子提供最好的一切,希望我们不要重蹈覆辙、踏上我们父母的路,希望我们少一点责备多一点赞美孩子。可是事情枉枉都事与愿违,当我们尽力不责备时,却逼到我们自己失控了。
当我们不停找机会赞美孩子时,却发现孩子渐渐养成了坏习惯,觉得赞美是理所当然的。
赞美其实是一重居高临下的高压手法?
岸本先生在书中提及到,赞美其实是一种以上压下的手法。阿德勒说:“所谓的赞美,是有能力的人从上往下给予评价的用语。”因此,过份的赞美很容易令孩子希望一直被认同,甚至为予赞美而讨好他人。
我们在赞美之前,应该先让孩子感到他们在完成某一事情后的自我价值感,而非别人一句的赞美而做出别人期望的事情。试想一下,我们与朋友、同辈一起,很少会说很多赞美的话,但是我们也会有各自各的角色与自我肯定,因为我们会说“谢谢”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评价。
接受孩子真实的样子
岸本先生在书中提及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接受孩子真实的样子。很多家长跟我说“不懂如管教孩子”“孩子正值反抗期,应怎么办?”。其实孩子之所以有反抗行为,很大原因是因为家长做了些孩子不得不反抗的事情。
通常这个时候,我都会问这些家长,你有寻找过原因吗?
孩子常常问“为什么”,但我们作为成年人却越来越不懂问为什么。
“为什么孩子会反抗?”“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吃饭?”“为什么孩子不愿意跟我聊天?”在我们问为什么的同时,我们不是在找原因,而是其行为的目的。
家长可以作多些思考,如孩子不愿意吃饭是因为他不喜欢吃某样菜,他希望能转另一些菜色等等,而不是死逼他食。有些孩子反抗的原因很简单,可能是单纯地想你对他多加留意、引起你的注意力。就算你是骂他,他都成功引起了你的注意力,这便是他的“目的”
岸本先生也分享他的经验,说有时候目的是不容易找的,“目标对象”却很明显。岸本先生的儿子在课堂上表现不满的情绪,在家却没有这回事,可以证明孩子的目标对象是老师,所以可以由目标对象推翻出孩子闹情绪很可能是想得到老师的关注。
我们在思考“为什么”与“目的”的过程也可以去多了解孩子,我想信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己的思想。
协助孩子自力解决人生课题
作为父母,我们常常也很困惑,到底我们应该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呢?是一个管教者?是朋友?
岸本先生在书中所写,其实父母大可以“什么都不做”。岸本先生发现,无论你是赞美是责骂,你与孩子之间都是有着一种高低之分。孩子有可能为了得到你的赞美或是害怕你的责备而选择去做或是不做某种事情,其实在无形之中,你已经帮他决定了一切。
在成长的过程中,除了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建立判断力。如果孩子是透过讨好父母师长而去决定事非黑白,那么他们会失去判断事物的能力。
作为父母,我们的角色应该是一个同行者,套岸本先生一句话,“活着已经好好,其他的都是奖励”。孩子的课题应该是属于孩子的,父母除了确保孩子的安全外,应该选择去协助孩子自力去解决他们的人生课题。由于决定是自已所选择的,无论结果如何,孩子也能为他们的选择而负责任。
肯定的力量比赞美大
前面一大堆理论,但我们具体应该如何做呢?阿德勒学派强调“多鼓励、而少称赞”,而且把“鼓励重点放在过程而非结果”。
例如孩子帮你把碗碟收拾好,平时我们一定会赞孩子乖,然而乖与坏是带评价性的。鼓励性的说话则可以多用“谢谢”,谢谢孩子养成了自动收拾的习惯。对一个孩子努力的过程肯定,叫鼓励;对一个人表现的结果肯定,叫称赞。
不是所有孩子都有机会像表现好、长得好、讨人喜欢的那群孩子一样时常得到称赞,但是每个孩子都有努力付出的时候。习惯被称赞的孩子会朝着肯定的方向走,只重结果而不是过程,这便是称赞的黑暗面。
称赞不会一直跟在我们身边,但自信却是。被鼓励的孩子能建立自我的自信、而不是仰赖别人的肯定,这种自信与不怕失败的勇气才是能伴着我们走一生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