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文海文艺调频闲话古诗词

文过饰非术小探。——闲读《随园诗话》(184)

2021-01-06  本文已影响0人  真老实人_425a

【原书卷十六·十】

龚芝麓尚书失节本朝,又娶顾横波夫人,物论轻之。顾黄公为昭雪云:“天寿还陵寝,龙輀大行。义声归御史,疏稿出先生。浮议千秋白,余生七尺轻。当年沟渎死,苦志竟谁明?”“怜才到红粉,此意不难知。礼法憎多口,君恩许画眉。王戎终死孝,江令苦先衰。名教原潇洒,迂儒莫浪訾。”文士笔墨,能为人补过饰非,往往如是。

龚鼎孳,(1616年—1673年),字孝升,因出生时庭院中紫芝正开,故号芝麓,安徽合肥人。明末清初诗人、文学家。明崇祯七年(1634年)中进士,官兵科给事中。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后,任北城直指使。清军入京,迎降,迁太常寺少卿,后累官礼部尚书。

顾横波,(1619年-1664年),原名顾媚,又名眉,字眉生,别字后生,号横波,南直隶上元(今江苏南京)人。与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寇白门、柳如是、陈圆圆同称“秦淮八艳”。工诗善画,善音律,尤擅画兰,能出己意,所画丛兰笔墨飘洒秀逸。著《柳花阁集》。受诰封为“一品夫人”。

物论,犹言舆论。众人的议论。《晋书·谢安传》:“是时桓冲既卒,荆、江二州并缺,物论以玄(谢玄)勋望,宜以授之。”

顾景星,(1621年—1687年),字赤方,号黄公,别号玉山居士,蕲州城(今属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人。明末贡生,南明弘光朝时考授推官。入清后屡征不仕。康熙己未(1679年)荐举博学鸿词,称病不就。清代文学家。《四库全书存目提要》介绍顾景星,说其:“记诵渊博,才气尤纵横不羁;诗文雄赡,亦为一时之霸才。”生平著述宏丰,共有430卷之多。

龙輀,亦作“龙轜”,音lónɡ ér,释义为帝王的丧车。汉·丁廙妻子《寡妇赋》:“驾龙轜于门侧,设祖祭于前廊。”《说文》:轜,丧车也。

大行,是大行皇帝的省称。大行皇帝是中国封建帝制时代,在皇帝去世直至谥号、庙号确立之前,对刚去世的皇帝的敬称。“大行”就是永远离去的意思。大行皇帝的谥号、庙号一旦确立,就改以谥号或庙号作为正式称号,不能再称“大行皇帝”。

王戎,(234年—305年),字濬冲,琅琊临沂人。“竹林七贤”之中最小的一位。其早岁本崇尚自然,栖隐不仕,后忽变节,立人之朝,跻位宰执。王戎的思想倾向于“自然与名教相同”,故其人可兼尊显之达官与清高之名士于一身,而无所惭忌讳。

江总(519年—594年),字总持,祖籍济阳郡考城县(今河南商丘民权县),著名南朝陈大臣、文学家。陈后主陈叔宝时,授职任祠部尚书,又领左骁骑将军、参掌选事。又转任散骑常侍、吏部尚书。至德四年(586年),授官尚书令,故世称江令。祯明二年(588年)晋号中权将军,后任宰相。江总任宰相,不理政务,只是每天和后主在后宫饮酒作乐。祯明三年(589年)建康陷落,陈朝灭亡。江总入隋朝,任上开府。开皇十四年(594年)死于江都,时年七十六岁。

名教,以“正名分”为中心的封建礼教。旧时为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而对人们思想行为而设置的一整套规范。“名教”这个词的正式出现是在魏晋时期,用来指以孔子的“正名”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封建礼教。宋明以后,名教被称作“天理”,成为禁锢人们言行的桎梏。

浪訾,意思是轻易、随便地说人坏话。訾,音zǐ,说人坏话:訾议。訾毁。

【闲言碎语】

龚鼎孳少年早慧,十二三岁时即能做八股文,亦擅长诗赋古文。明崇祯七年,其二十岁时就高中进士,外放任湖北蕲水县令。蕲水县历史上属于蕲州管辖,而顾景星恰是蕲州城人,估计由此而与龚鼎孳相识,因而给龚写了本条诗话所载诗。当然,作为当时的文坛名士,互相交往相识也是极有可能的。不过,有家乡父母官这层关系,感情上便更容易相近一些,这也是人之常情。

龚鼎孳明末入仕,任兵部给事中。李自成陷京时,曾入枯井避祸,被搜出后,依附大顺朝,任直指使,巡视北城;后受吏科给事中,迁太常寺少卿。清军入京,降清,授吏科给事中,迁太常寺少卿。在顺治朝几落几起。康熙元年(1662年)后,历任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康熙十二年九月十二日(1673年10月12日)病卒。据史料记载,龚鼎孳在入清以后的官宦生涯中,为抗清人士提供过帮助,尤其是在担任刑部尚书期间,曾为傅山、阎尔梅、陶汝鼎等明朝遗士开脱罪责,使他们免遭迫害。其在诗文中也表达过对失节的悔意。因此,世人对他的评价各有毁誉。但在乾隆亲自点名列入《贰臣传》后,汉人们基本上就“舆论一律”了。如何对龚鼎孳进行评价,见仁见智,也不是一篇小文能够承载,我们只说顾景星的诗,只说文过饰非术。

顾景星的诗,被袁枚称之“文士笔墨,能为人补过饰非,往往如是。”那么,我们简单分析一下顾诗是怎么为龚鼎孳涂脂抹粉,重塑形象的呢?也就是说,文过饰非术都有哪些招数呢?

一是概述同期国家大事,让人觉得此为其个人功劳。“天寿还陵寝,龙輀葬大行。”诗一开头,就把清朝采用皇丧礼制安葬崇祯皇帝的事情抬了出来。这在清初是一件大事,是满人统治者抚慰汉人民族感情、收拢人心的政治手段,是清朝最高统治者为维护社会稳定,宣示其正统性的重大政治举措。这件事与龚鼎孳有何关系?我没有见到相关资料,从其担任礼部尚书一职来看,可以推知,龚鼎孳一定深度参与此事。虽然其在此事上不能起决定性作用,但与其是有关系的,让人感觉到其还是忠君之人。

二是细数其个人历史功绩,以历史掩盖现实。“义声归御史,疏稿出先生。”龚鼎孳在明、清时都担任过吏科给事中的职务,这个职务我们以前介绍过,六科给事中是附属在内阁中具有御史职能但却不隶属于都察院、内阁管辖的官员,与皇帝有直接沟通渠道,位低(正六品)但权大。龚鼎孳在明时,曾一个月内连上十七道奏章,弹劾明朝十七位权臣,以至于被下狱治罪。在清朝顺治年间,因为在奏章中提及要多用汉官少用满官,减少江南赋税等,被连贬八级,下放至南苑蕃育署管菜园,后又贬至广州。历史功绩自然不能抹杀,但大肆渲染则起到刻意掩饰的作用。

三是藐视当前非议,作不屑批驳状,放言“历史会证明一切”。“浮议千秋白,余生七尺轻。”当前的非议确实不好批驳时,则干脆不去批驳,同时,还要作出不屑一驳的姿态。声称要把自己当前的言行放到历史长河之中去衡量评价。言下之意,你们这些鼠目寸光者在当今时刻是不能理解我之言行的伟大意义的。既贬低了别人有抬高了自己,至于后人究竟如何评价,谁知道呢?先赢了眼下就好。

四是假设历史,危言耸听。“当年沟渎死,苦志竟谁明?”龚鼎孳在闯王进京时,曾与顾媚一起入枯井避祸。当时有人讥笑他与其装腔作势尽忠,不如真的投井自杀殉节,免得落个丧操失节的名声。顾诗对此的处理手法是,假设历史,危言耸听。假如龚鼎孳真的死在水中,谁还能知道他的一片尽忠尽义的苦心呢?这种方式,比较常见。

五是列举史上同类,比烂以显我优。“王戎终死孝,江令苦先衰。”王戎、江总,都是在改朝换代之际侍奉过多个皇帝,龚鼎孳这样的行为在历史上有过不少啊,你们为啥盯着他呢?何况,龚比他们做得好些啊。

六是寻找理论根源,以证言行正确。“名教原潇洒,迂儒莫浪訾。”你们不是拿“名教”的标准来指责龚鼎孳吗?在魏晋时期,围绕“名教”与“自然”的关系有过论辩。王弼糅老子思想于儒,认为“名教出于自然”;嵇康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西晋郭象则认为“名教即自然”。顾景星用“名教原潇洒”的理论直接将批评龚鼎孳的人斥为腐儒,把批评称为“浪訾”,以此把龚鼎孳塑造成了曲线尽忠的真儒。

以上文过饰非之术,是我简单归纳小结的,浅陋,但好用。目前使用且得心应手者甚多,手法也比顾景星诗更多。有兴趣者不妨多探究一番。用好了,绝对比写普通文章获利既快又多。别不信,试试便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