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巅上的巨石
这一学期来,有些孩子课堂上的表现不尽人意。
经常是我在上面讲课,有些同学却完全置课堂于不顾,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有的同学就邻桌的便利,与周边的同学窃窃私语;有的同学虽不窃窃私语,手里却不停地把玩着橡皮,尺子,铅笔等小玩意儿,玩得十分地专注,入神;有的同学很会抓时机,在听我讲课的空档,双眼不住地往课桌下面扫描,我知道,那里有一本课外书,里面的故事可比我讲的课有意思多了;还有一些干脆什么也不做,就在教室里和尚坐禅般地冥想。从他身边经过,他也觉察不到,偶尔还能看到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不动声色的欢笑。想来,他是神游到欢乐的国度了⋯
所有的这些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每每拿眼神去戳他们。一戳一个准,戳得他们生疼。有的同学被我这么一戳,生物本能反应式的打了个激灵,赶紧端正了坐姿。有的同学则像钢筋铁打似的,一点反应都没有。上课时,我提出的问题,问出的话,经常像把一块块石头扔进不可测的深渊,等了半天都得不到回声。为了这回声,有时我不得不加重语气,提高嗓门,同样的话语重复几遍,这时就会有些许蚊蝇般的回响。可与我期盼的那种往大山坳里喊话,随即回传而来的清晰而响亮的声响相差太大了点。
就这样,一学期下来,紧跟着孩子们上课时心不在焉而来的是学习成绩的不尽人意。连续两单元,孩子的成绩就像丢盔弃甲的逃兵,争先恐后地往后撤。
面对着这一崩崖式成绩,有时我也会恨铁不成钢地扬鞭痛斥。可此时,这些孩子个个圆睁那无邪的双眼盯着我。一副不明就里,蒙冤受屈样。让我这扬鞭痛斥好似打在一团团棉花上。刚刚的凹陷,迅速地又被填平。依旧饱满蓬松的棉花团好像不曾受到刚刚那一击似的。
是得想想办法了。
“这是一座高高的山,山势陡峭壁立。”
我停下正在讲的课,大笔一挥在黑板上画了一条自上而下的陡峭曲线。随着话语的落地,黑板上仿佛真就出现了一座高耸入云,壁立千仞的高山。
“这里有块大石头,它就矗立在这山巅之上。”
我顺势又在曲线的顶端画了一个不扁不圆的不规则图形。这时的它就像一块重达万斤的巨石颤颤巍巍地立在那崖壁之巅。咋一看,似有随时滚下之势。望着这个崖壁,崖壁巅上的巨石,孩子们瞬间安静了,有的还微微地张开嘴巴,眼睛睁得大大的,就差没有喊出声来。
“此时,这块巨石正开始下滑。”边说着话,我拿起粉笔刷的一下,在刚才那块巨石的右侧用力地画了一个向下弯曲的箭头。
“如果我们及时止住它。”我又在巨石的右下角画一个小三角形。
“那么,巨石也就稳住了,不会滚下崖壁。 可是如果这时我们还不觉醒,不采取措施稳住这块巨石。那么等待这块巨石的或将只有滚落崖巅的命运。”
伴随巨石的滚落,我迅速地往下狠狠划了一条大大的弧线,直指教室的后方。崖巅上的巨石也似乎随着我划过的弧线轰轰滚向前去,直达孩子心中。
或许是由于太过投入,有的孩子在我划下弧线的一刹那,身体本能而急速地躲闪了一下。
“那么到时,任谁都无法阻止它的坠落。”
我几乎是一气呵成地完成了上面的一系列动作。
此时此刻,空气停止了流动。孩子们挺挺了腰板,愣愣地望着我。似乎被这突然滚落的大石头给吓着了。
“而你们的学习,现在就像这块大山顶上的石头。正在下滑。如果不能及时止住,那么等待你们的将是如这块巨石般滚落的一落千丈的成绩。到时,谁都阻止不了。”
我把音调提高了两个八度来结束这场巨石论。
教室出奇的静。
孩子用略显惊慌的眼神望着我。或许这块巨石真砸中了他们,此刻正心有余悸地回忆着刚刚的惊险一幕。
希望孩子们从这堂课中获得什么,在以后的学习中能用心去呵护心中这块巨石,不让它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