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我们》:同步的成长才是爱情最唯美的样子
最近这几年披着回忆杀外衣的青春情怀电影屡创新高。由刘若英执导,张一白监制,井柏然、周冬雨、田壮壮主演的《后来的我们》也成为今年情怀电影的一匹黑马。
什么?您还没看过这部电影?那您算来着了请您跟随我的视角一起来先一睹为快吧!
其实这几年看多了类似的电影已经没什么特别大的感触了。这部影片看完唯一让我感动的情景不是小晓和见清的情节而是见清爸爸去逝前写给小晓的那封信。
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一段:
“这些年他好像突然长大了,我知道那是因为你,缘分这事,能不负对方就好,想不负此生真的很难,这些可能要等你们老了才能体会到。做父母的,你们和谁在一起,有木有成就,都不重要,只希望你们过你们想要的日子,健健康康的。”
见清的父亲是整个片中的点睛之笔,老人家事事洞明知道确从不说破。一句‘这些年他好像突然长大了,我知道那是因为你。’就道破了儿子在这段感情里成长滞后于小晓的事实。这也是后来的他们没能最终走在一起的原因。
小晓曾经说过:“没有我的离开也许你就没有今天的成就了。”为了见清的成长,深爱见清的小晓又承受了多少痛苦与辛酸?不同步成长的爱人有时会让人心生疲累。
见清和小晓初相识时,小晓已经在北京打拼多年。为人处事上不仅圆滑而且会变通,那时年轻的她在在爱情观上是趋向现实的。她当年就想留在北京嫁个踏实可靠居家过日子的男人完成一个女人最普通的宿命。
而那时候的见清是一个刚出大学校门的创业青年,是一个不谙世事凭借一腔热忱盲目追梦的愤青。那时候他就开始喜欢小晓了但他没有勇气表白只能默默承受暗恋的苦涩。
小晓的爱情观开始扎根长叶时,见清的爱情观才刚刚开始萌芽。小晓已经磨圆自己时,见清确还在棱角鲜明的生活着。
当年的他们不论在爱情里还是个人成长中已不在一个成长线上了,这也为后来的分手埋下了隐蔽的一笔。
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小晓是在一共失恋两次后才最终选择跟见清在一起的。既然他们相遇在先又互生好感为什么最初他们俩没在一起?
我分析了一下这其中的原因。当时的见清觉得自己给不了方小晓想要的生活,所以他想靠近却没有勇气也没有底气。而小晓虽对见清有好感确很理智的一直坚持自己择偶的底线不去碰触自己不想要的。一个在感情世界里卑微的仰视而另一个已经理智到懂得拒绝。
后来他们终于在一起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同学聚会就轻易引燃了分手的导火索。
见清因为同学聚会装大尾巴狼被同学暗地嘲笑就自暴自弃,还牵怒于身边的老爸。小晓在回程中的安慰也被年轻气盛的见清误会成瞧不起他。
这一件事情上就充分暴露出了两个人在三观成长上的差距。见清承受不起的所谓挫败感小晓确已然品尝过,早已淡然。
所以她才说,和你在一起时我已不在乎这些。可就是这样的一句暖心的劝慰硬生生被见清解读为嘲讽。
这时不同步的成长已开始在爱情里结出酸涩的果实。
《后来的我们》:同步的成长才是爱情最唯美的样子小晓走后见清赌气般努力的逼自己最终走踏上了成功的创业之路。他成功后想当然的以为小晓当初的离开,只是因为缺乏一份物质上的安全感,而小晓后来的拒绝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我真的已经努力变成你想要的样子了
但我已经不是我原来的那个样子了
也许小晓曾经要的是一份物质上的安全感,但在她决定跟见清在一起的那一刻她就已经放下了那份现实而决定嫁给爱情。
当我决定不顾一切嫁给爱情时,你却因为自身成长的痛苦弄丢了我。
见清不是输给了勇气也不是输给了现实他是输给了成长的脚步,因为小晓总是先他一步而成长。
他愤青时,她已圆滑;他暗恋时,她已失恋;他任性时,她已放手;他功成名就时,她已向往诗和远方了;他怀念爱情时,她已说永不再见。
在爱情里如果两个人成长不同步,那两个人只会越行越远只至消失不见。
后来他们终于学会了如何去爱:找一个与自己同步成长的恋人才能收获最唯美的爱情。
但愿天下有情人能同心同步成长,将自己的爱情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