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训练》笔记

2019-05-07  本文已影响0人  WeedsHU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作者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原来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1万小时以后我就可以成功了,那我试试吧,说不定我就是下一个成功者了呢。

一万小时的成功事例的确很多:

1. 达·芬奇,当初从师学艺就是从练习画一只只鸡蛋开始的。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变换着不同角度、不同光线,少说也得练习一万个小时,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这才有了后来的世界名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2. 菲尔普斯,除了手脚特长的天赋异禀,他每天练习八小时,全年无休,这样持续五六年,方能谛造一人独得八面金牌的奥运奇迹;

3. 萧敬腾,15岁时学习爵士鼓,18岁时开始在酒吧、餐厅驻唱,每天要唱很长时间,跟好几个场子,时间最长的时候,一天超过12个小时。

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里面足够坚持,才有了日后的辉煌。的确,时间的积累很重要,但是单单只有时间的积累,真的够吗?一万小时真的是灵药,保障你的成功之梦吗?

《刻意练习》的作者提出: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那么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原因在于,如果没有刻意去提高,这些自动化的能力会缓慢退化。这里就可以看出简单的机械重复和有目的的练习带来的功效是截然不同的。

正如同有人说:“你是一个技能在职场简单重复了10年,而不是在职场的10年都开发了不同技能。”简单的重复干一件事,往往不能带来新的突破。就是说你没办法用一个一成不变的自己,换取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那么有目的的练习符合什么特点呢?

1.有目的的练习具有明确的特定目标

2.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

3.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

4.有目的的练习需要你走出你的舒适区

假设你要学习羽毛球,那么首先你要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你需要打成什么样子,各式发球接球的技巧要掌握到什么程度?你需要进行刻意练习,你在练习过程中必须是专注的,仔细思考每一个球如何更好的接住。你身边最好有一个出色的教练,可以给你指导,告诉你你的表现如何,可以在哪些方面提高。当你已经具备一定的技术以后,你打球往往会陷入一个舒适区,你可能会特别擅长某一类球的打法,比如高远球。但是对于切球,网前球这些你就不太擅长了,这时候需要你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练习一下别的球的打法,获得全面的进步。

而刻意练习和其他有目的的练习在两个方面有着差别:

1.它需要一个已经得到合理发展的行业或者领域,也就是说在那一行业或者领域中,最杰出的从业者已经达到一定的表现水平,使得他们与其他刚进入者明显区分开来。

2.刻意练习需要一位能够布置作业的好老师。

任何一个人选择一个着重发展的行业或者领域,都可以通过正确的训练来帮助自己大幅度的提高。如果你不再相信自己可以实现某个目标,要么是因为你的水平倒退了,要么是因为你陷入了停滞阶段。最杰出的人是那些在各种有目的的练习中花了最多时间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