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诗人,癞头疮

2019-11-05  本文已影响0人  二班班

月亮,诗人,癞头疮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缺月挂疏桐”“露似真珠月似弓”“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月亮弯弯,康定溜溜的城哟”……

前面这些引号里面的内容,是我一边敲打键盘一边想起来的。这说明在我的印象里,古往今来,月亮几乎总是美好的代名词。“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这么多年,这么多人,居然没有骂它的,月亮真的很了不起!

你看太阳,它才是月光的源头啊,古人也许不知道,当代的人大概没有谁不知道:月亮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的光。万物生长靠太阳。然而,就是如此功德无量的太阳,也不是人人对其感恩戴德,我们的先人甚至发出过“时日曷丧”这样恶毒的诅咒。至于用“毒花花”“火辣辣”这样的含有负面色彩的词语来形容太阳,在口头和书面语言中更是屡见不鲜。可月亮呢,尽管我冥思苦想,还是想不起来带有贬义色彩的修饰与形容。

你看,这月亮是不是太会做人(确切的说,应该是会做物)啦?当然。试想,如果它也像太阳一样,总是圆圆地,每天准时准点地出现在天空,还会有这样的效果吗?我想,肯定不会。首先,它没有那么多诗意了,这会令诗人失望,因为在它的身上找不出缺憾来,思乡而回不去,相思而见不到的况味荡然无存,诗人的灵感也就失去了一个寄托的蜗牛壳。我在开头想到的那些诗句,多半根本不会产生,另一少半的命运也可想而知——人家总是那么圆满,你再磨磨唧唧地思啊想啊,烦人不?其次,如果那样的话,它自己天天圆了,可跟人心的距离却远了。月亮不但没人捧,而且会有人骂——我们的日子都不是很圆满,你却天天高高在上地秀圆满,你嘚瑟个啥呀?可不要低估了人类的嫉妒心!

每月只有一个望日(阴历十五),只在这一天圆满,也许正是月亮赢得好人缘的诀窍。我让你看到我的圆满,但也让你更多的时间看到的是我的不圆满。于是人们的心里就平衡了,于是诗人们纷纷把月亮引为知己,对它有话说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在月亮那里找到了自身处境的平衡与解脱者,苏东坡不能说绝无仅有吧?

然而,喜欢圆满,讨厌缺憾却是绝大多数人的本性。像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那样抱残守缺,自己长了癞头疮,心里却常常暗暗地对别人说:“你还不配!”这样的人现在大概不会很多了吧?

说明:看到一个作文题,本来想一本正经地写一篇议论文,写着写着就成了这个样子,要是在考场上写成这个样子,语文就考砸了。不改了,放在这里,感兴趣的老师或同学可以用做反面教材。

作文材料如下:

记得曾仕强讲易经

说最后一卦是未满卦

如果是满卦

其实就是新一卦了

不能满

满就是结束 是新的开始

只能未满

他说一个人最得意的时候往往是他开始衰败乃至灭亡的时候

物极必反

月圆则缺

很有道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