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经管学院院长给八字班的入学书单
-01-
“从根本上来说,经济学就是研究人的激励。”
《魔鬼经济学》
(美)史蒂芬·列维特、
史蒂芬·都伯纳 著
简介|
在书中,作者取材日常生活,以经济学的方式来探索日常事物背后的世界;确立了一个有悖于传统智慧的观点;书里也展示了千方百计搜集来的各种数据——学校的考试成绩、日本著名相扑手的秘密证据、房地产经纪人的买卖记录,甚至还有黑社会卧底的秘密日记。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巧妙分析,得出了种种令人跌破眼镜的结论。他将教会你如何用数据分析你所看到的世界;他将告诉你:真实的世界原来是这样的。
-02-
“桑德尔会让你反思,甚至成为一个‘坏公民’。”
《公正》
(美)迈克尔·桑德尔 著
简介|
从“何为公正”的关怀出发,桑德尔关注当代复杂问题:同性婚姻、爱国主义、人权等,提供清晰的思考维度。书中蕴涵亚里士多德、康德、密尔、洛克等哲人的思想精华,被消化成适合入门者吸收的营养。促使读者对自己的固定思维进行深入反思,在内心的解放之路上,向前迈进。
-03-
何谓大学?
《回归大学之道》
(美)德雷克·博克 著
简介|
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德雷克·博克考察了美国大学生取得的进步与本科教育的目标之间的差距。作者得出的结论发人深省。虽然大多数学生在很多重要的方面都有长获,但是在写作、批判性思维、数理能力和道德推理等方面的能力还远未达到期望的水平。多数大学高年级学生认为,他们在外语口语、文化和美学养成,以及准备成为活跃而富有知识的公民方面并未取得长足的进步。总体上看,虽然美国的大学拥有充足的资源、先进的技术和几百门课程,但是它们不敢自信地说,如今的大学生比50年前的学得更多。
-04-
“……大多数人终生无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是毫无价值的。”
《爱因斯坦传》
(美)沃尔特·艾萨克森 著
简介|
这本传记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力图把爱因斯坦刻画成普通人,从而去掉被媒体和舆论扭曲之后强行为他标记的“神性”和“超人”映像。无论怎样,爱因斯坦传奇的一生仍然比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要活得精彩、有价值,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或许仅仅在于他比我们这样的常人更懂得思考,也更善于思考,同时努力去实现一个哲学使命——爱人类。
-05-
“对我而言,没有什么不可以对外袒露的。”
《史蒂夫·乔布斯传》
(美)沃尔特·艾萨克森 著
简介|
乔布斯是一位极具创造力的企业家,他有如过山车般精彩的人生和犀利激越的性格,充满追求完美和誓不罢休的激情,他创造出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数字出版等6大产业的颠覆性变革。乔布斯的个性经常让周围的人愤怒和绝望,但其所创造出的产品也与这种个性息息相关,全然不可分割的,正如苹果的硬件和软件一样。他的故事既具有启发意义,又有警示意义,充满了关于创新、个性、领导力以及价值观的教益。
-06-
“地理环境以盲目的残酷性统治着人类命运。”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美)贾雷德·戴蒙德 著
简介|
为什么是欧亚大陆人征服、赶走或大批杀死印第安人、澳大利亚人和非洲人,而不是相反?为什么么小麦和玉米、牛和猪以及现代世界的其他一些“不了起的”作物和牲畜出现在这些特定地区,而不是其他地区?在这部开创性的著作中,演化生物学家贾雷德.戴蒙德揭示了事实上有助于形成历史最广泛模式的环境因素,从而以震撼人心的力量摧毁了以种族主义为基础的人类史理论,因其突出价值和重要性。
本书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方面的一个重大进展,它记录了现代世界及其诸多不平等所以形成的原因,也是一部真正关于全世界各民族的历史,是对人类生活的完整一贯的叙述。
-07-
“现代生活,就是在一个没有意义的宇宙里,不断追求更多的力量。”
《未来简史:
从智人到智神》
(以色列)
尤瓦尔·赫拉利 著
简介|
进入21世纪后,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瘟疫、饥荒和战争已经被攻克,智人面临着新的待办议题:永生不老、幸福快乐和成为具有“神性”的人类。在解决这些新问题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将颠覆我们很多当下认为无需佐证的“常识”。更重要的,当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人类将面临着从进化到智人以来最大的一次改变,绝大部分人将沦为“无价值的群体”,只有少部分人能进化成特质发生改变的 “神人”。
未来,人类将面临着三大问题:生物本身就是算法,生命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意识与智能的分离;拥有大数据积累的外部环境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如何看待这三大问题,以及如何采取应对措施,将直接影响着人类未来的发展。
-08-
“要像外国人一样去看。”
《寻路中国》
(美)彼得·海斯勒 著
简介|
《寻路中国》是作者的中国纪实三部曲之尾曲。它探讨经济,追踪发展的源头,探究个人对变革的应对。如前两本书那样,它研究中国的核心议题,但并不通过解读著名的政治或文化人物来实现这个目的,也不做宏观的大而无当的分析。它相信通过叙述普通中国人的经历来展现中国变革的实质。从1996至2007的十年中,中国经济实现了腾飞,中国对外部世界的影响力开始增大;大规模的政治事件与强力领袖开始从中退却,相反,中国巨变的推动者变成了普通人——走向城市的农民、边学边干的企业家,他们的能量与决心是过去这十年中的决定因素。
-09-
“幸福感有两个前提,
一是觉得整个社会会越来越好,
二是觉得自己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上学记》
(中)何兆武 口述
简介|
何兆武教授的这部口述浓缩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它叙述的尽管只是1920年代-1940年代末不足30年间他学生时期的陈年往事,却蕴含着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对整个20世纪历史的反思。这本书同时又是很个性化的,何先生不惮于表露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忌讳议论先贤的道德文章,既树立了理性的尊严,又使自己的性情展露无遗。久已厌倦标签化历史著作的读者,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丰富、鲜活的历史体验,特别是今天“上学者”和“治学者”,或可藉此思考一下,学应该如何上、如何治。
-10-
“所以今后的路是很困难的,还会有很多反复。”
《中国在历史的转折点:当代十贤访谈录》
(中)马国川 著
简介|
《中国在历史的转折点:当代十贤访谈录》是资深媒体人马国川对吴敬琏、厉以宁、江平、茅于轼、资中筠、高尚全、余英时、李泽厚、许倬云、袁伟时等10位著名华人学者访谈的结集,主要围绕中国社会问题和改革进行。中国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总量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已经积累到一个临界点,再加上国际形势的变化,使得某些激进主张开始萌动。
在许多知识分子选择沉默或称颂的时代里,却有一批耄耋之年的知识分子,秉笔直书,直言傥论,不粉饰,不搪塞,不推诿,不避讳,直指中国面临的巨大问题:资源日益短缺,环境破坏严重,腐败四处蔓延,贫富差别悬殊,道德水平滑坡,社会矛盾激化……他们提醒国人,中国不是盛世,而是矛盾重重,中国经济能不能平稳增长,社会能不能和平转型,都是重大的现实问题。他们呼吁改革,直言“不改革,无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