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
2023-03-10 本文已影响0人
年更15万
最近读《苏东坡传》,林语堂用英文写的,又被翻译后,读着很怪。
作为写给外国人看的书,很照顾外国人对中国知识的了解。比如介绍"蜀锦”时,翻译出来是“四川的锦缎”,没有用专有名词。
类似的还有介绍活字印刷时,把专门名字一翻译就有了很奇怪的陌生感。
另外,在句式上,很明显保留了很多英文的痕迹,比如状语后置。
比如,
有时,有官员经过眉山镇,到苏家拜访,因为东坡的叔叔已经做了官。
显然,中国人是不这么说话的。
还有一些句子,甚至有些念不通,比如
“黄河一带的考生都在作诗方面失败”。
如果是中国人自己讲的话,应该是说“中原文人在不以科举诗文见长”。
比如“东坡一降生,祖父仍然健在,正是六十三岁。”
东坡一降生,后面应该接的是一种工作,瞬时发生的事,而不是一种状态,一种持续性的事。
比如说,“老师一走,大家继续专心学习”。就很怪。
但“老师一来,大家就开始学习”。这就能念得通。
我有些担心这种书读多了,会影响语感。
与此相反,本书的用词较为古雅。
比如“之“者”频频出现,比如好多词汇我以前没听过。
如“对国运为害之烈,再没有如庸之辈大权在握、独断独行时之甚的了。”
词则文白夹杂、句式则中西兼采,很容易让我想起读民国报纸的感觉。就像新文化运动,白话文尚未成熟时的感觉。
但我并不是说此书全无是处,毕竟我自己也刚刚脱盲而已。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文章和书籍也是一样。爱无知其过、恶而知其美。才是正确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