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秦腔的命运共鸣——读陈彦《主角》
小恙期间,看完了陈彦的《主角》,这部获茅盾文学奖长达65万字的作品,一口气看完,微信读书计时15小时49分,我想要不要去再看点凑16小时得了。还是没去补,想留住这一气呵成的满足感。
01主角线:名伶的悲喜人生
围绕在主角忆秦娥身上的也有两条线:一是秦腔主角的成长线,二是自身情感命运的经历。
整本书把忆秦娥从一个山沟沟里的放羊丫头到秦腔名伶的成长史写的跌宕起伏,横跨半个多世纪,一个女人成为名角前后的悲喜人生展现地淋漓尽致。
忆秦娥,原名易招弟,山沟沟里一个贫穷家庭的放羊娃,一天被县剧团的舅舅领去,做了剧团里一名练习生,改名易青娥,后来因为舅舅失手炸死人入狱,被贬为剧团炊事班的烧火丫头,偶然的机会得到秦腔几位老艺人倾力真传,易青娥打下基本功,练就了绝活,迅速成长为剧团主力,拿下各剧的主角,站稳了脚跟。紧接着被省秦腔团挖走,成为一代秦腔名伶,走进中南海,下江南,转全国,赴海外,一连串的事业辉煌,最后传道受业给年轻一代新秀。
忆秦娥从重男轻女的普通家里负责继续招弟的身份,转变为吃国库粮的县剧团的小丫头,一直在自卑中成长,住宿舍住最边角,最早起最晚睡,吃的最少练得最苦,不说话只傻笑,贬为烧火丫头,就睡在灶门口,遇到喜欢的人不但不敢说更不敢喜欢,觉得自己“不配”,即使成为名伶后,也是不想当官不想被捧,只想好好练功,好好唱戏。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忆秦娥成名后也被一大家人依附在身。最重要的是,忆秦娥的感情线,她在县剧团唱《白蛇传》时跟许仙的扮演者封潇潇互生情意,到省秦后,被高干子弟刘红兵反复纠缠直到结婚,生下智障儿。离异后,遇到大胡子画家石怀玉,却因儿子坠楼而死分开,最后因三观不同,大胡子自杀,忆秦娥独憾终生。
说起在事业上的成长,有几个关键点是不容忽视的,一是舅舅把她带出山沟沟,从根本上转变了农民的身份,进入一个崭新的她所没有见过的人生。二是成为烧火丫头,让她暂时脱离受排挤的苦海,有了自己的练功空间。三是遇到老艺人慧眼识珠,得到忠、孝、仁、义四位老艺人孤注一掷的真传和栽培,功艺突飞猛进,以无人企及的功力成为《杨排风》主演。四是进入省秦,一级一个水平,站到了更大的舞台,成为当仁不让的“主角”。这后面的几个事业上的跨度,应该说跟她自己不争不抢稳扎稳打的性格作风有很大关系,尤其是每次剧目主角的争斗中,基本功过硬是最能为她这个无背景无关系无人脉普通人撑腰的,也正是基本功过硬成就了她人前的辉煌、人后的力排众议。
再谈情感上的几个关键人物,一位是县剧团的封潇潇,跟她一起排练《白蛇传》时成为她美好的初恋,艺术上的交流、身体上的接触以及情感上的交融,占据了她最年轻最青春的所有心思。第二位是高干子弟刘红兵,他对忆秦娥的死缠烂打却也是最实实在在的鞍前马后,是他翻山越岭一路相随,忆秦娥演出后的上吐下泻是他脱下衣服去清理,也是他找来稀少的卧铺票让忆秦娥休息,忆秦娥住的简易偏厦是他装修、置办家具,方方面面仔仔细细。忆秦娥遭人欺负,也是他站出来帮她。忆秦娥宿舍起火无家可归,是他提供住处,毫无怨言。结婚后,也是他买菜做饭,生活起居。他把忆秦娥当女神一样供着。第三位是大胡子画家石怀玉,让忆秦娥对艺术有了新的定义,让她感受到了人生的有趣、风趣、情趣,也让她在生活里鲜活了起来,她心甘情愿地配合着艺术家在生活里的疯狂,直到自己力不从心。这三个男人每一个都被她的美吸引来,被她的真撼动着,被她的纯无奈着,也都被她的“傻”心甘情愿地改写一生,甚至献出生命。
而他们的结局,一位求而不得,终日酗酒,抱憾终身;一位得而不惜,余生残疾,苟且偷生;一位惜而不解,归隐山林,最后自刎谢罪。
他们之于忆秦娥是怎样的存在呢?每一段感情都助推着忆秦娥自己的人生向前走,每一段感情都让忆秦娥有了刻骨铭心的爱,都让一个从小没有得到爱的孩子丰满充沛起来,每一段感情都让一个秦腔名伶有了普通女人一样的经历,每一段感情让忆秦娥体验到艺术人生之外人生中的艺术。他们成就了忆秦娥也给忆秦娥留下了人生的遗憾,让一个艺术家成为了不完美的最美。
02时间线:秦腔的兴衰沉浮
小说的本质是时间,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让你有了新的掌握时间的方法。这本小说就是横跨半个世纪,把传统艺术秦腔的兴衰沉浮展现在读者面前。
秦腔是中国西北地区传统戏剧,是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的声腔体系。小说中的秦腔就是源自秦腔东南西北四路中的西路秦腔,即西府秦腔。建国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五省、区陆续在县级以上建立了专业秦腔剧团,至80年代初,据说有三百多个。这部小说的就是自70年代写起。
1976年6月5日的黄昏时分,一代秦腔名伶忆秦娥,跟着她舅——一个著名的秦腔鼓师,从秦岭深处的九岩沟走了出来。那天,离她十一岁生日,还差十九天。
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最后一年,经过十年浩劫,秦腔如同其他文化形式一样,饱受摧残,批判文艺黑线、大演样板戏,到解散文艺团体,下放老艺术家,无数传统剧目被当做毒草除掉,“八亿人民八个样板戏”,江青亲自定审的八个样板戏取代了所有的传统剧目,走上了历史舞台,忆秦娥初入县剧团,那时剧团学员学的就是样板戏。
两年后,也就是78年左右,文化艺术进入文革结束和改革开放初期的交接期,传统剧目开始复苏,小说中也以晒戏服开启了秦腔的新阶段,这时忠、孝、仁、义四位老艺人老艺人现身,传统剧目上线开排,剧团也有了变化“黄主任说话不灵了……”“开会慢慢少了……”,那一段时间,“连灶房里一天都说的是老戏”,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易青娥这个烧火丫头悄悄跟着老艺人学艺,主演了《打焦赞》,第一次站稳了脚跟。也在之后的舞台文化复苏中,当选了副团长和政协委员。
进入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舞台艺术尤其传统艺术被文革封锁之后进入盛行,秦腔作为经典的传统戏,列为重点复兴对象。忆秦娥所在的县剧团进入地区参加汇演,忆秦娥一炮走红,成为地区级明星。紧接着省里振兴秦腔,易青娥被省秦腔团挖走。
“忆秦娥同志,十九岁。汉族。是原宁州县剧团副团长。三级演员。县政协常委。曾在《杨排风》《白蛇传》中担任女一号。现正式调来我团工作,大家欢迎!”
8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戏剧创作和舞台表现形式进入一个传统和创新互相博弈互相扶持的阶段,演职人员开始引进青年人才,老戏不再老演,音乐加入了电声加入了架子鼓,服装也进行了改良,舞美弄得“美轮美奂”,表演则把更多的戏,让给矛盾冲突和好看的舞蹈,连唱腔也进行了改良。
80年代后期,中国戏剧进入探索深化阶段,立足戏剧本体,进行本土化追求,小说中剧作家秦八娃也是戏剧创作本土化的典型代表。
进入90年代,国内戏剧活动进入活跃阶段,全国各地涌现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戏剧节,小说里省秦赴上海演出也是去参加一个戏剧节并在比赛中获奖。这个阶段也是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时期,推进国有院团改革,民营剧团也异军突起,为快速提升文化产业实力,鼓励一批文艺名角离开“安乐窝”勇闯大市场,探索新途径。忆秦娥也是在这个时期出事,她所带领的剧团演出时舞台坍塌砸死人,也差点把自己砸进去。
90年代后期,戏剧走向商业化,忆秦娥的剧组开始进行全国巡演,先后持续了一年多,巡演结束后,剧团演员开始下海经商,演出也越来越少,明星开始走穴,唱戏在巨大的时尚文化冲击下,日渐萎靡,小说中省秦腔团也组建了轻音乐团开始走时尚路线。
进入21世纪,小剧场演出逐渐成为市场主角,秦腔茶社的出现,让秦腔艺术和日常消费挂上了钩,观众在茶社喝着茶就可以近距离欣赏到舞台艺术,小说里,忆秦娥就这样以茶社驻唱的形式重新走上了舞台,但这种形式很快在金钱交易和人性驱使下逐渐变味,人们欣赏的不再是艺术,而是舞台上的那个“角儿”,欣赏也不再是欣赏,而成为了消费和施舍,甚至风气也越来越坏。
文化体制改革还在不断深化中,这期间,省秦建立了轻音乐团,歌舞模特儿演出团,还进行了团长竞聘上岗,又一次改朝换代,薛娘娘主政省秦后,探索出新路,在时尚大潮中不能迷失方向,而是执着深入地传承传统,并进入精益求精的阶段。经过这样的追求,传统艺术秦腔真正在国际站稳脚跟,不但国内市场红火,还签了很多国外演出的订单,甚至走到了百老汇的舞台上。
小说就这样用传统艺术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转型,体现了中国不同时期人们对精神文化的不同需求,艺术传承人和普通大众对传统艺术执着的追求、保护和贡献。
03众生线:众生的悲欢离合
戏剧让观众看到的永远是前台,而这部作品在努力想让读者看幕后。陈彦的这部作品的饱满之处在于,不单单写出了名角背后的辛酸,同时林立了主角周围前前后后多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角色,尤其是与其成长成才有着密切关系的几个关键人物。
胡三元
忆秦娥的舅舅胡三元其实是学霸体质,他有着学霸的一切特征:钻研、专注、坚持。大概只是生不逢时,他琢磨的是敲鼓,“一台锣鼓半台戏”,无论什么戏,鼓其实就是总指挥。上学那会,我在校军乐团干过打击乐,刚开始有同学形容我们打击乐组的都是歪瓜裂枣,因为都是管弦乐器挑剩下的人凑到了打击乐,但是我们打击乐老师第一天上课就给我们讲了一句话:他说一场演奏里可以没有单簧管,可以没有萨克斯,可以没有长笛,唯独不能少了打击乐,打击乐相当于乐队的总指挥。而戏剧舞台表演中,司鼓更是关键中的关键,演员争角儿,最要紧的就是跟司鼓师傅搞好关系,司鼓师傅想让你唱好,鼓点就会配合你的唱腔和动作,司鼓师傅有意见,轻者演员要去配合鼓点,重者节奏打乱戏就成不了了。
胡三元是个好司鼓师傅,说他好不是人品道德有多好,是因为他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他从不给人敲黑鼓敲烂包,即使是他情人的死对头,他只给戏敲,他的敲鼓水平“附近七八个县找不下他这个手艺”。
胡三元性格鲜明,铁嘴铜牙不饶人,特别爱谝他的手艺,在艺术上超级自信。他在作品中的地位不可小觑,整部作品他始终如一地在忆秦娥身旁,是他把忆秦娥领出了大山,领进了剧团,是他威逼利诱让忆秦娥当上了学员,是他把忆秦娥塞给启蒙老师胡彩香,也是因为他入狱忆秦娥被赶出学员队,是他入狱前把忆秦娥托付给米兰,他入狱的日子里也多亏这两个剧团女主角暗中照顾。又是他出狱后把廖耀辉打了一顿,无意也扩散了廖耀辉欺负忆秦娥的消息,让忆秦娥一生都被谣言所困。是他果断让忆秦娥到了省秦,也是他在忆秦娥一大家人来剥削忆秦娥时挺身而出,也是他穷困潦倒时也靠着忆秦娥的接济。胡三元敲了一辈子鼓,也一辈子孑然一身,老了还是选择了回乡做了个老艺人。
忠、孝、仁、义四位老艺人
忠孝仁义四位老人是忆秦娥的恩师也是名伶的伯乐,苟存忠、古存孝、周存仁、裘存义四位老艺人在文革期间一直低调做人只差隐姓埋名了,苟存忠第一个发现忆秦娥的才分,他看重的是忆秦娥的基本功和肯下苦,苟存忠教旦角戏。周存仁教武戏,古存孝是导演,几个老艺人很懂行,排戏过程非常低调,不把忆秦娥捂到一鸣惊人绝不出来示人,所以忆秦娥不出所料的一鸣惊人了。老艺术家塑造地也非常立体,老人们热爱艺术,为了艺术不惜献上自己的生命,苟存忠老人最后就是猝死在演出的舞台上。
秦八娃
秦八娃是名剧作家,是忆秦娥艺术生涯中的伯乐和恩师,他在作品中的看点一是外貌,二是才华,三是能力。小说形容秦八娃总有一点戏谑成分,谢顶,小眼睛,眼间距宽,造型像乌龟。但是秦八娃有才华,是著名的民间艺术大师,大隐隐于市,他和老婆开了一间豆腐坊,被老婆管骂得再狠也总是一笑而过。他随身带着笔记本,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记录百姓日常和市井语言。他讲话除非不开口,一开口就是焦点。他为忆秦娥打造的剧本,演一个火一个,也是他让忆秦娥多读书,提高艺术素养,德要配艺。也是他总能未雨绸缪,把事情看到最通透,知道忆秦娥会走向更大的舞台,他给易青娥更名为忆秦娥。在忆秦娥最苦最难的时候,他每每现身循循善诱,设身处地情真意切,总是能给黑暗中的忆秦娥指一条明道,对于忆秦娥来说,秦八娃是恩师如父,是益友如兄,是贵人,是伯乐。
胡彩香和米兰
胡彩香是忆秦娥的启蒙老师,是宁州秦腔团的主演,她在小说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是胡三元的姘头。这是个非常泼辣的角色,出门能骂街,入户能持家;上得了舞台,出得了小摊;能当面开唱腔,也能背后嚼舌根;能跳着脚指着鼻子骂,也能组织一群人写联名保释信;能霸着有能力的丈夫不撒手,也能拴着有才华的三哥一辈子。她跟另一个主演米兰斗了半辈子,跟丈夫张光荣吵了一辈子,跟灵魂伴侣胡三元搞了一辈子,用《智取威虎山》的唱腔说,这个女人不寻常。
米兰是宁州秦腔团的另一大主演,相比胡彩香她性格要谦和很多,她不惹事不张扬,只因为给黄主任老婆织了一件毛衣而被胡彩香踩住了尾巴,她是黄主任的人也不全是因为她巴结领导,从某种意义上说,黄主任站米兰也多半是被胡彩香胡三元给推过去的,试问哪个单位领导会喜欢刺头呢。米兰是最早参透演员人生的,她在吃青春饭最辉煌的时候,嫁给了大自己二十岁的人,把对秦腔的热爱埋在心底远赴异国他乡,也是她回到家乡报答家乡时,把秦腔艺术带到了百老汇的大舞台上。
楚嘉禾
有主角就有配角,有正面角色就有反面人物。楚嘉禾就是这部作品中的反面角色。这个来自于优越家庭的女孩一出场就自带高傲光环,仿佛就已经钦定了是未来的剧团主演,连大众情人封潇潇也就该是她的男友。当然这一切被忆秦娥“抢”去之后,可想而知,这个角色从此炸毛,走入阴暗面,用各种手段不断黑忆秦娥,可以说一辈子都生活在嫉妒和比较中。
封潇潇、刘红兵、石怀玉
封潇潇、刘红兵、石怀玉作为忆秦娥情感中的三个男人,为忆秦娥带来了三段不同的人生经历,在前文中有所涉及,本不想再赘述,但是也想写写,看看能不能展开点。
封潇潇,书香门第,风度翩翩,一表人才,是县剧团的人梢子,众少女的白马王子。忆秦娥一生都活在自卑里,从来不敢有非分之想,封潇潇虽有意,但无奈忆秦娥无情。此二人在排练《白蛇传》时终于你侬我侬,初次打开心门,走进彼此心扉。但是封潇潇是软弱的,他对忆秦娥的表达始终是默默的关心,点到为止的表白,他撞见忆秦娥和刘红兵共处一室后,就直接逃回宁州,甚至都没有听忆秦娥解释,从此把自己封锁起来,终日借酒消愁,酗酒余生,一段本应美好的爱情之花尚未打开就迅速夭亡。纵观人生长河,封潇潇因为一个女人一蹶不振,其实也是终究难以担当忆秦娥的爱的,他无法为自己的爱情负责,又怎能负责的了忆秦娥的爱情。
刘红兵,高干子弟,广通人脉,上下通吃,却也厚颜无耻。他对忆秦娥的追求纯属死缠烂打,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占领了忆秦娥周围所有的高地,同事、亲朋、好友全部成为他的说客,忆秦娥这块大蛋糕其实是被他一口一口吃到肚子里去的。但要说他对忆秦娥好也确实是好,他把忆秦娥要面临的所有问题都想到了,所有的关系都收买到了,他知道忆秦娥晕车走不了山路,他提前在半路围追堵截,他知道忆秦娥演出反应剧烈上吐下泻,他鞍前马后照顾周全,忆秦娥上车就吐,他当即脱衣擦拭,忆秦娥去哪他就跟到哪,生活起居油盐酱醋,除了舞台上不能帮忙,舞台之外他无处不在,忆秦娥在他心目中是女神,即使结了婚都不能随意亵渎,当然他也打不过一身功夫的忆秦娥,往往败下阵去一次次又卷土重来。只是他得到忆秦娥却不懂得底线,不懂得珍惜,寻花问柳被抓现行,以离婚告终。多年后他截肢瘫痪,还借钱付给忆秦娥母子抚养费,余生都亏欠。可以说,刘红兵和忆秦娥并不般配,从生活角度看,家世背景生活能力人脉交际,忆秦娥是配不上刘红兵的,从艺术角度看,刘红兵是配不上忆秦娥的,他只能远距离欣赏艺术家的美,而无法和艺术家同眠共枕。
石怀玉,大胡子画家,毛孩体质,性格童真又豪爽,有着一切艺术家该有的臭毛病,隐居山林,多才又癫狂,见到忆秦娥就是艺术家发现了美,猎人发现了猎物,再也不肯松口了。他对忆秦娥的感情是占有欲极强的,他拉着忆秦娥住进郊外,甚至将忆秦娥宠溺地锁在家中,不许出门。这也间接导致了该回家的时间忆秦娥没有回家,让在家翘首企盼等待妈妈的智障儿刘忆坠楼身亡,让两人反目成仇,余生未再相见。故事没有完,再相见已是画中人,忆秦娥因为自己的裸体画被展出而怒泼墨汁毁画而去,石怀玉终究无法释怀,自尽而亡。可以说,两人都是艺术家,但两人的艺术无法交融融合,两人的艺术无法共通交流,石怀玉贪恋忆秦娥的美艳不可方物,却不懂得尊重美的所有者,忆秦娥无法理解绘画对美的解读和艺术内涵,石怀玉把忆秦娥当做秦岭秦腔之魂,忆秦娥却只道是对她的人生羞辱。二者自始至终都无法同频。
这部小说长达65万4千字,分为上中下三部,读的时候也发现了个别的瑕疵,比如因为石怀玉给孩子喂安眠药,忆秦娥打了石怀玉后,“抱起孩子愤然离开了。”根据时间推测,忆秦娥和石怀玉再婚后,刘忆应该是十五岁的左右,抱是肯定抱不动了。再就是,忆秦娥的个人形象,除了奥黛丽赫本的翻版,就是手背捂嘴的傻笑,成为了标签贴了四十多年。忆秦娥没上过学,文化水平低,但对戏却理解地格外透彻,不能不说是老天爷赏饭吃的那类人,但是在四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文化素养和个人内涵应该会被艺术熏陶和浸染出来的吧。
瑕不掩瑜,虽然书中略有瑕疵,但并不影响作为读者所体验到的剧情吸引和情节共鸣,更重要的是秦腔艺术的普及和推广。我看完小说马上去翻找秦腔的经典片段,包括书中反复提到的《游西湖》鬼怨中的慢卧鱼,杀生中的吹火等大拿技能,还有秦腔中的司鼓。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虽然不是内行,可看完这部小说,竟然看出了演出中的一些道道,没来由地欣赏起这千里之外的传统艺术瑰宝来。
题外话,作为呈现舞台艺术的小说,读着《主角》脑子里经常会浮现《青衣》,都是传统艺术,一个是秦腔,一个是京剧,名伶都有点与众不同,都是艳压群芳,都是技压群雄,但也都是争角斗气,都是红颜祸水。我看过《青衣》的小说篇和电视剧,也非常喜欢徐帆的演绎。而《主角》的影视作品会是谁来呈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