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从两个角度让你彻底摆脱朋友圈依赖
一、引入
昨天我们讲到了,为什么我们会在抢红包时产生认知失调,而且由于害怕暂时的损失(即只顾着眼前的小“利益”),导致我们忽视了抢红包带来的长期损失(即忽略了长远的利益),最终产生我们总想着时时刻刻守在手机前抢红包的后果。
二、回顾抢红包带来的认知失调
为了更好地分析今天的话题,我们先回顾下守在屏幕前抢红包的认知失调:
首先,我们对于是否要守在手机前抢红包是矛盾的,此刻,我们心中就会出现两个小人在打架:
小人A说:我是个陪伴父母的好孩子。
小人B说:我如果不守在手机前,会错过几个亿!
我们的内心为了解决这个认知失调(矛盾)
我们只有两条路可以走
①降低红包在我们内心的意义,安慰自己说“不就几毛钱”吗?幼稚!
②降低此刻陪伴家人的意义,家人以后可以陪,不缺这一刻!
由于我们害怕此刻具体可见的损失(错过大红包),我们往往选择第二条路,毕竟此刻忽略家人的损失是看不见的!
那么我个人想出来的解决方法便是如前一篇文章讲的:
“长期损失显性化”即通过计算陪伴在家人身边的每秒价格,并与红包平均金额数相比,使得忽视此刻陪伴家人带来的损失显性化,让我们多多陪伴家人。
那么我们今天继续延展,用这个理论来解决一个更为普遍的问题:
我们在工作学习的时候,如何克制自己不去刷朋友圈呢?
三、自制力VS朋友圈
首先我们依然需要来分析下我们在学习工作时,却准备拿手机刷朋友圈时,所产生的认知失调:
自制力与朋友圈的斗争过程:
小人A:我是个有自制力的人
小人B:如果我不刷朋友圈,会错过好多信息
此刻,为了解决这个认知失调有两个选择:
一是降低信息的意义。安慰自己说“别人在装逼与我无关,我才不想看”,让“我是个有自制力的人”这个自我概念得以保存。
二是降低此刻工作学习效率的意义。安慰自己说:就刷一下,影响不了多少工作效率,何况Deadline还远着呢!
以上两个方法都可以减少我们的认知失调,而我们往往选择后者。
为什么?
因为我们在害怕现在的具体可见的损失(错过给喜欢的人点首赞),而工作效率降低带来的损失是看不见的(除非deadline就在眼前即长期损失变为短期损失已被清晰看得见!)
那么知道这个原理后,我们难道就束手无策吗?
我在此提供个人的方法,仅供参考:
四、两个角度解决烦恼
我们可以尝试从两个角度入手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个 减少短期的损失(从短期损失的角度)
既然我们害怕损失,那么我们就减少短期的损失,说起来有点绕口,其实就是让我们的短期损失降到最低,减少新信息的出现。在这里我举一个个人的方法:
①不要在工作学习前发任何朋友圈。
因为我们发朋友圈后,会带来一系列新的信息,此时你若不刷朋友圈,将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我错过了小伙伴给的最新回复!)
②屏蔽大量的繁杂无用的信息流。
**比如直接关闭朋友圈、屏蔽大量不相关不认识的好友。
第二个 长期损失显性化(从长期损失的角度)
①利用一些效率工具来显性化我们学习工作效果。
比如被我们说烂的番茄工作法。番茄工作法要求我们:如果你玩手机了,必须重新开始番茄(损失出现!)但理论很美好,现实呢?我们依然会去玩手机,因为我们会想,就一个破番茄,无所谓啦。
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刚刚试用了一款新的APP叫Forest,它不是给你一个丑陋的番茄,而是给你一棵棵精美的树*,如果你坚持不碰手机,它就会长大,并且以后可以变成森林。具体不介绍多,因为我也没收广告费。大家可以多去发掘这样的工具。
五、最后再说几句
在这里呢,我并没给出很多具体的解决措施,因为你只需要知道原理,然后自己不断迭代摸索适合自己的方法。
(比如你不想花六块钱去买那个APP,你可以和小伙伴打赌,如果没到达几个番茄,你就发XX红包等等)
如果你能真正理解上面所说的方法背后的东西,那么想必你也看得懂下面这句话了吧。
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有什么才华,如果真有的话,我的才华就是我让自己服从这些限制和束缚。----安东尼·特罗洛普
明天偷下懒,有其他工作,只简单谈谈应试教育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