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毕业的那两年
从商业技校烹饪专业毕业后,大概也是可能受当时社会流行趋势或风潮的影响,自己的想法是去企业或者其他什么单位,这主要还是在实习期间所接触的一些人或看到的一些现象的驱动罢了。
那时候,所有的中专、技校等学校的学生毕业后都能够分配到心仪或相应的工作。我们班里的同学有很多是钢厂的子弟,理所当然地回钢厂是他们最初的想法和愿望了,还有电厂及一些轻纺和商业单位企业的,这些同学的就业自然引起不少父母单位一般或效益较差的其他同学艳羡的目光。我那时被留校了,是其中五名毕业生中的一名。
说真话,当时还真有点不想留校,因为那时社会的各行各业欣欣向荣,百废待兴。若有手艺或是有眼光亦或有点门路门道,生活肯定是没有问题的。而那时的学校教师的工资不是很高,所以社会上的高工资绝对是对年轻人最大的诱惑是可想而知的。我自己也托人联系了一些单位,这些单位看了我的简历后,也愿意接收我。当时我们市里的商业学校烹饪和糕点专业在全省的名气很大,(后来在看校史时才知道省里很多地方用的油印教材基本上都是学校里编的)毕业生(诸如冶钢、电厂、华新)特别抢手,不愁分配。结果学校始终未放我的档案,无奈只好回到学校报到。报到当天,书记还问我为什么不愿意留校?后来才知道,当时学校刚刚搬至新址,做为学生为学校的团学工作也适度尽了点力(因在初高中时做过学生及共青团工作,属于轻车熟路的),因而很是受学校器重。
既然学校器重我们,我们也会努力干好本职工作的。在许老爷子(按当时的情境来讲,许老爷子是学校食堂里的第一把手——司务长,虽然工作上算是同事,但从年龄上来讲是我们的父辈,这也是工作一段时间后,我们对他的称谓)的带领下,食堂里五六名员工负责几十名教职员工和两三百名学生的伙食,说实话比较累,但因为大家都挺相互关照的,所以干活来也不讲任何的价钱,事情都抢着干。印象最深的还是早晨韩虹和面的情境,至今仍历历在目:冬天单衣,夏天几乎是赤膊上阵;那时都是老面发酵,需要头一天接好面,第二天凌晨起床开始干活,每天至少要做一包粉的量(约25千克那时的计量称公斤),用于和面的缸口直径大约有将近1米,那时没有和面的机械,和面搭碱完全凭借双手,面发得好不好,碱兑得适中与否也是只能凭借技术和经验。韩虹就是一个实干家,几十年如一日皆是如此,干起活来不仅实干还巧干,印象中那时他做的包子馒头花卷皆是抢手货,学校同事还经常买些回家。那时的我们是单身,基本上可以说是以校为家的。
这里要说说许老爷子,老爷子(我们后来就一直这样称呼他,老爷子也习惯了,当然也很乐意)本名厉害且宏大,名为龙来,老爷子当过兵,干过商业,走南闯北是常事,因而见多识广,没事时,我们喜欢和老爷子聊天,听老爷子讲他的经历。除此之外,老爷子有两道菜做的相当地道,那就是咕咾肉和东坡肉,吃过以后始终是忘不了。
我在校食堂干了将近一年,我被调到学校办公室干文秘工作并且还被安排上几节专业课,第二年年初又暂替一位老师的班主任工作。刚刚调整好班级秩序,学校又把我调到带下一级的班主任,原因是这个班人数较多而且调皮的孩子也较多,上一任班主任还有其他工作要做,不好分心。而我一上任就遇到和处理了一大把棘手的事,着实感到有些劳累。
上任第三天,正好进入学校的春游季。在征求同学们及上一个班级的意见后,决定带他们到湖南岳阳楼去看看,因他们语文正好学的就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大概是四月上旬的一个星期五,那时是隔星期双休,也就是借双休日带他们到湖南岳阳去转转的。当时我的想法挺简单的,就是想通过活动收敛一下班级同学的心,增加班级的凝聚力。在华香老师和同学兼同事韩虹、宏兵的协助下,平安顺利地完成了一次紧张刺激,甚至算是惊心动魄的春游。事后我的领导批评我说:“你的胆子真不小,幸亏无事。”当时的我还振振有词哩。
当然,那次春游之后,我作为班主任在班上真正树起了威信,在班级可以说成了绝对的“权威”,整个班级的状况也有了极大的好转,那些刺头也变得乖巧了许多,班级的学习风气向好的方向发展。这个班的学生毕业后有多人的成就还不错,至今,我们之间依然还有交往。
事后或到现在细细想来,的确是“胆大包天”呀。那时候,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敢想敢干,似乎总是无所畏惧的,其实这件事情背后的责任是可想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