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英拉“大米渎职案”

2017-08-25  本文已影响15人  94c5d1d141db

文字来源:2015-05-18  北京晚报

拖累GDP的大米

大米收购项目是英拉上台之初开始实施的一项政策。从2014年起,这一政策被批评导致国家财政亏空,并滋生腐败。大米收购项目到底错在哪里?

简单说来,大米收购项目就是政府以高于市场的固定价格收购农民的大米。以白米为例,泰国白米的出口离岸价这些年一直稳定在1.3万泰铢左右,这意味着即便不考虑中间环节成本,政府从收购到出口每吨白米亏损2000泰铢。

虽然泰国曾经是全球最大大米出口国,但泰国政府却无法左右国际米价,泰国东西两侧的越南和印度借机加大出口,导致泰国在2012年沦为第三大大米出口国,全年出口650万吨。

大米收购项目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导致数十亿美元损失。据泰国上议院估算,这一项目在2012年所导致的公共财政债务已达到当年泰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是名副其实的“赔钱买卖”。

而在英拉的反对派看来,她执意推动这一项目的目的无非是:“用政府的钱为自己收买人心”。

“不是事儿”的案件

大米收购项目无疑存在“失算”成分,至于这一项目是否构成“刑事犯罪”,则是各方争论的焦点。

英拉在自己的“脸谱”社交账户上否认犯罪。她说,长期以来,泰国米农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产受大财团操控。正是为了给所有人一个平等的机遇,政府才出台大米收购项目。她辩解说:“这是泰国历史上第一次发生政府经济政策被告上法庭的情形…”泰国一些法律界人士也认为,没有法律规定政府经济政策必须旱涝保收。

一些泰国媒体则搬出曼谷素万那普国际机场为例,认为政府政策导致国家财政亏损的案例不在少数。从1959年讨论建设曼谷新机场,到素万那普国际机场2006年落成,这座机场一共耗费了47年时间,经历了十多届政府,预算膨胀上百倍,历届政府中都有人被怀疑在机场项目中“贪了银子”。

与历史上的一些著名“糊涂项目”相比,大米收购项目或许“不算事儿”,但如今的泰国,政治生态独特,社会分裂严重,使得这条在制定之初并不惹人注目的政府经济政策,也许会成为把英拉送入监狱的囚车。

政坛外的政治势力

英拉以及她的兄长他信·西那瓦的背后,是泰国北部和东北部大批社会底层支持者;而与他信集团背道而驰的是民主党,其代表是前总理阿披实·维乍集瓦等人,他们受泰国精英阶层及财阀支持。

由于草根选民远多于中产阶层和社会精英,自2001年以来,他信集团赢得了每一次选举。“拢草根者赢天下”这一格局成为泰国政坛这些年打不破的魔咒,也激怒了一些“政坛外的政治势力”。

军方分别于2006年和2014年发动政变,分别推翻他信和英拉政府。政府、军队、法院三足鼎立的态势日趋明显。这一次,法院再次扮演角色,审理英拉所涉大米案,政治味道浓重。

被判不等于入狱

不少人问,英拉会被判刑吗?从案件本身看,如果法院认定英拉在大米收购项目中渎职,认定她存在纵容腐败的行为,顶着上限判个10年并非不可能。但如果回顾泰国近20年的政治史和司法判例,虽然有不少政客被判,但几乎没有人真正入狱服刑。

这主要缘于泰国的司法制度和特赦机制。通常而言,法院会在宣判时考虑“法院的仁慈”这一条款,只要罪犯不是“惯犯”,法院通常会附加缓期执行的决定。在缓刑期,罪犯并不必真正入狱,只需定期向司法机关报到。而且,大多数案件并不明确缓期多长时间执行,只要法院不再明显下令执行监禁,罪犯可一直处于缓刑状态。

另外,几年前一位“黄衫军”领导人就曾在被判监禁的缓刑期间选择出家,刑期最终也就没了下文。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出逃。他信2008年曾返回泰国受审,法庭判处他两年监禁后,他利用保释名义逃离泰国,至今未归。一些泰国媒体分析,如果英拉被判监禁,她也有可能以相同方式离开泰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