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家,如何给圈外人解释智能合约?
随着区块链的兴起,智能合约这一技术正越来越走进现实生活。过年回家,和圈外人谈起智能合约,该如何向他们解释?
1. 什么是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的理念可以追溯到1994年,几乎与互联网同时出现。密码学家尼克·萨博首次提出了“智能合约”这一术语。
从本质上理解,它类似于if-then语句。它的逻辑是:如果发生了X,那么就执行Y,触发的条件可以任意设定。
东野圭吾的小说《解忧杂货店》里,三名小偷来到浪矢杂货店看到烦恼咨询信,回信之后,便再次收到来信。
如果赋予这个事件自动化的色彩,场景就变成了:你从浪矢杂货店获取了一封信,如果你打开并回复,就会收到第二封信;如果你打开并回复了第二封,就会收到第三封。
智能合约就是这样,如果我们在区块链上创建了一份合约,而且这份合约声明:如果一个人将某一笔钱转到这份合约,合约就会执行下个动作——可能是发送合约到某个人的邮件,这个人会在合约上签名——这会触发区块链上的合约执行一些其它的事件。
总之,当预先编好的条件被触发时,智能合约将执行相应的合同条款。
2. 几个通俗简单的例子
让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以NBA总决赛为例,假如你赌勇士队赢,下注1个比特币,你的朋友赌骑士赢,下同样的注。
第一步,你和你的男朋友需要将你们的比特币发送到一个由智能合约控制的中立账户。当比赛结束时,智能合约能够通过腾讯体育或者其它媒体确认勇士队战胜了骑士队,智能合约将自动将你的比特币和从朋友那里赢的钱,发送到你的账户。
一个更常见的例子是晚上购物,如果你从网上买了一个旅行箱,你可能不想立即付款,想收到货之后再付款。所以你可以很容易的创建一个合约,该合约可以查询快递信息,智能合约只有确认你收货时,才发送货款给卖家。
看到这,你突然想,咦?这不就是支付宝吗?但是必须知道的是,支付宝是相似功能下的中心化机制,也就是说,支付宝将你的交易数据与自动化逻辑都保存在了它们自己的服务器上,我们必须祈祷整个过程支付宝不会偏袒任何一方。
而真正的智能合约是将这一切都存储在整个网络的各个节点上,但同时又没有人有权限进行修改,这是一种“无不不在却又无法企及”地存在。
3. 与律师、银行say goodbye?
许多常规的金融交易,律师和银行的工作归根结底是重复性地处理一些事务。但是我们还不得不向律师支付各种费用,或者向银行提供各种手续费。
智能合约从某种程度上可以使得这些处理过程自动化和非神秘化,使得普通人可以节省时间和金钱。
比如,贷款还款的处理,不仅可以省下处理费用,还会提高处理效率。比如,更新遗嘱之类。
这样的场景到底会不会发生,这要随着智能合约发展来看,目前还不好确定。
4.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智能合约部署之后,合约的所有内容都将无法修改,也就是说合约的任何一方都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毁约。智能合约因其较低的人为干预得到广泛认可的同时,也因为遭受诟病,比如著名的“The DAO”事件,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就是因为The DAO的智能合约在设计之初就存在漏洞,由于基于区块的智能合约的去人为干预特性,这一漏洞无法被线上修复,只能眼睁睁看着黑客把更多的以太币偷走。
5.总结
技术的应用要有坚实的理论做支撑,那么去中心化、高效的智能合约是否已经成熟以及面临攻击应该如何应对,都是值得我们继续探讨的话题。
笔者认为,智能合约将成为未来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方向,现在面临的挫折只不过是新技术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