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努力是因为没有目标
在不明白自己做的事的目的的时候,是停下来思考,还是继续做下去,在过程中寻找自己的目标呢?
几年以前,我捡起了早已丢下的英文,没什么目的,仅凭兴趣而已;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说世界上的文献和知识有相当一部分是用英文书写的,要想获取这些知识,要学习英文,于是这就是我学习英文的初衷。
曾经上过和老外对话的课,也算是小有成绩,当然价格不菲;
用手机app学习过,和AI对过话;
看过英文原版书,也学过视频课。
一直到现在,还在打卡学习中,不像以前那种积极,能力也倒退了很多,落入了所谓的“无效努力”的怪圈。
现在真实的状态是,打开手机打卡就是打卡,能快进就快进,能猜答案就猜答案,只要算打卡成功就可以了;如果只是听音频就算打卡,那么更容易,手机放一边,开着音频,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随便拿起以前学过的一本英文书,看不懂的地方越来越多。还是学习吗?亦或是为了打卡而打卡,以前的目标呢?
这不禁让我在想,到底是为了什么学习英文呢?如今的手段变成了目的,能力在退化,初衷早已抛之脑后。在外人看来,每天必须打卡,再怎么有事,必须在出门前打完卡,似乎是相当自律了,却不知这种伪自律正在把好的学习习惯替代。
还需要继续吗?走了很长时间却忘记了为什么出发,悲哀。
世界上有相当一部分的文献和知识还是由英文书写一直没有改变;自己仍然有那种虽然电子翻译相当准确,却想一眼就能知道意思的固执。明显做法和效果表达出来的意思就是我已经“躺平”了。
停下来思考一下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好不好呢?
一边是每天都有的学习任务,被自己的伪自律勉强对付着,唯有改变做法和态度才能有切实的效果;一边是自己模糊的目标,阻挡着自己前进的道路,停下来思考前方的路该怎么走,似乎才是当务之急。如何抉择?
昨天说过,自律是自己有一定要做到的大事,自然而然融入其中的一个环节,不是单纯拿出来嘴上说说,却没有任何目标,这样的自律很难坚持,也很难成为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
那我的大事是什么呢?
寻找的过程是孤独且迷茫的,只有自己知道自己要做成什么,成为什么,因此只有自己去寻找,没有人能帮忙。
想了很久,我的抉择是,继续坚持打卡学习,改变方式,不欺骗自己,认真对待,在过程当中寻找目标,让学习的过程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