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张小龙最新演讲,我更加坚定,把微信当成个人品牌主战场!
日更第2年的第11天。
微信迈入第8个年头之际,张小龙终于在“微信之夜”亮相。张小龙用4个小时的独立演讲,3万字的干货内容,回应了一切。
而我只想关注张小龙的演讲中,我们有哪些启发和机会?
1、每天5亿人吐槽我,还有1亿人教我做产品。
那我们该如何面对?接受,还是忽略?
昨天有人给我一张截图,说:我朋友说我发圈的方式不对,我该怎么改?
我把这句话发给了她:每天5亿人吐槽我,还有1亿人教我做产品。
内心还有一句话:教你发圈的,是一个有结果的人,并且在全国都有复制这个结果,很多人都成功了,不知道你这个朋友是否有结果呢?
唯有心定了,才能不再受外界的影响。
个人品牌亦是如此。当你设定好方向与内容,遇到外界不同的声音时,你的内心一定要强大,知道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然后去坚持它。
2、“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而不是定位成一个沟通工具),很庆幸我们的这个定位,现在它就是一个生活方式。
沟通工具,是只有沟通时才需要。
生活方式,意味着,无论是工作,生活,娱乐,新闻,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场景都需要。
透露一下朋友圈的数据,每天进去朋友圈的人数一直在增长,现在是7.5亿,点进去100亿次。
这句话说明了人们对朋友圈的重视度。
人们对你生活状态,甚至对你的了解,大多数都来自于你的朋友圈。
重视朋友圈,有利于塑造你的个人形象。
朋友圈不是一个时间流,而是一个广场,从广场走过时,会看到三五成群的人在广场的某个角落讨论,你可以参与每一个讨论。
昨天余歌通过文章添加我,想要跟我学写文案打造个人品牌,我把自己在上的课程推荐给他;后来我去社交电商第一主持人芊予的朋友圈点赞,余歌看到我认识芊予,就过去聊了一下;然后芊予就将余歌的情况介绍给我。
勇哥喜欢在朋友圈做demo实验,当他有些新想法时,就发朋友圈,看大家的讨论。
参与度高的话题,会考虑执行;而参与度低的话题,就直接pass掉。
以上这些话,对我有如下启发:
A、朋友圈,是个人品牌的主战场。
过去大家对你的判断来自于你的生活,今天当微信是本身就是生活方式时,人们对你的判断就来自于你的微信。
你在微信中展示的是什么,你的生活状态就是怎样。
B、朋友圈,是发酵与传播的场地。
既然朋友圈是广场,那就要实现广场的效应,去制造与传播话题。
之前勇哥4小时,40条朋友圈,回款40万这件事情,就是通过朋友圈完成的。最初大家好奇,观望,到后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抢着付费,都是朋友圈发酵的结果。
C、朋友圈,是社交认证的场所。
一个卖水果的朋友加我,寻找货源地;我将信息发到朋友圈,有几个认识的朋友过来留言说:这个人认识了几年。
共同认识的人越多,莫名感觉到信任度在加强。
3、拍摄和记录本身不是需求,分享才是,所以做一个拍摄类的APP不会成功。
分享才是需求。
如何理解?
石墨,有道云,主打的是记录功能;微信公众号,有分享的功能,并且关注公众号后你前面发的文章,可以查到;我后面再写的文章,对方也可以在第一时间收到。
公众号登陆页面: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所以可以理解:公众号一直定位是塑造与传播个人品牌基地。
我们每个建立自己个人品牌的人,更是应该运用好这个工具。
PS张小龙的演讲,可以撑起你对微信、对社交、对生活的全部想象。
关于个人品牌,我们可能会有很多个战场,而我在听完演讲的,更加坚定,微信才是个人品牌的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