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自控力school同学会(无输出,白读书)

50/70 读黄镇国先生自传《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2017-07-28  本文已影响0人  一朵云_广州

在所里的这些年,正是各类咨询类项目大行其道之时,在这个汹涌的浪潮中,我几乎忘却“研究”两字。或许正因如此,对所里坚守研究阵地,甘于寂寞的老师,一直深怀敬意。这一众前辈当中,最为敬佩的,当属黄镇国先生了。

先生生于1935年,逝于2009年。我到所里工作时,其时先生已退休多年,但依旧笔耕不辍,每天清晨七点多到所里,风雨无阻,日日如是。与先生交集,仅有极少的几次。一次是刚来所里不久,因时常听其他老师提起,便斗胆到办公室请教,具体聊了什么已无印象,只记得先生年纪虽大,但思路清晰,风趣幽默。一次是先生的学术报告,关于海平面上升方面的研究,从中感受到的,先生的深厚学养自不待说,更为之折服的是,先生出口成章,文采斐然。在先生的自传中,字里行间,也透着如是才情。

读到的先生的自传,还是一位有心的同事整理先生遗作时,发现的手稿版:线状本,毛笔小行书,字体雅致,行文简洁。开篇便是:“我出生在吴侬软语的秀丽江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幼喜爱江南的山水和风物文化,也很想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于是选择了地理专业,远离家乡,来到广东。少游西湖,老终岭南,与热带地理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寥寥数笔,一位儒雅的江南才子,跃然纸上。

先生热爱地貌学,师从著名地理学家曾昭璇先生,1956年自华南师范大学毕业后,虽欲“寻书山之路”,在“那个春无百花秋无月的曲折年代”,苦于没有“坐拥书城的时间”,“二十年只发表十二篇不成器的文章”(先生的自谦)。在我看来,已相当之不易,尤其是,先生在此期间,还有俄文的译作,并时时不忘复习英语,坚持自学日语——据说后来还曾在所里开办日语班。从中可见先生对科学研究之热爱,以及为学之勤奋。

改革开放后,先生迎来科学的第二个春天——自传中,先生称之为“书生老去,机会方来”,“夕阳怜芳草,桑榆晚照低”,“蜂采百花成蜜后,少壮功夫老始成”,从三角洲研究,到华南热带第四纪研究,到闽粤海平面变化之探索,短短二十载(至先生撰写自传之时),成果迭出,建树甚丰。

先生的学术成就,知网上多有记载,在此不多赘述。更想提到的是,先生一生坎坷,即便在先生视若春天的二十载,亦非一片坦途。但在先生自传中,却鲜有着墨,对艰难的时日,也止于感慨“用我所短,弃我之长,不无遗憾”,一笔淡然掠过。我感叹于先生生性之豁达,感动于先生品行之高洁!

先生在自传中,总结岭南地理学派优良学风为:博览群书,实地考察,努力创新。我想,这也是先生一生最好的写照,也将犹如夜空中永远闪烁之星光,为后辈点亮前行之道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