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高考语文试题解析10
2025-02-03 本文已影响0人
海滨公园
研究||高考语文试题解析10
三是稳中有进,试题总体平稳,但又有很多新意。
例如,试题特别强调文本细读,考生需要对文本信息进行准确筛选和把握才能作答,提升了阅读的精准性要求,这对当下习惯碎片化阅读和粗略阅读的学生有非常正面的导向。再比如,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命制方式灵活多样,强化了对考生知识运用的考查,落实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的要求,其中涉及“长句与断句”“语病”“修辞”“成语运用”“多义词”,等等。
有些题目还很新颖,富于探究性,如新课标 I 卷第22题,提到汉语中很常见的一种说法——“恢复疲劳”,这种说法似乎不合逻辑,但又是一个常见的表达。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说法,比如“打扫卫生”。怎么理解这种语言现象,需要考生进行探究。这种试题对于培养学生认识语言规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有利的。新课标 I 卷信息类文本阅读很有创意,节选了《论持久战》,这是非常经典的作品,里面体现的辩证思维、整体观念、前瞻视角,对考生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很有启发。



试题命制引用总书记“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的论述,引导考生结合材料谈“看问题、想问题”对自己的启示,这是对考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对于一线教学重视思辨能力培养,重视思维的广度、深度、灵活性、深刻性和敏捷性等品质,也是一个很好的引导。
此外,这也是跟统编教材的勾连,在高中选择性必修中册教材中也有专门的经典理论著作单元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解读经典著作,领悟思维方法。还有一个值得重点说说的是,全国甲卷和新课标 II 卷都考查了考生读图的能力,图和文字形成了非连续性文本,考查考生能不能看得懂图、能不能把握细节、能不能配合图片阅读文本。这和当下读图时代的学生真实的阅读生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