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耳定律》开篇悟语
拨开迷雾需要阳光,走对道路需要路标,奔向繁荣需要方向,获得幸福需要指教, 研读《道德经》是现实的需要,需要从思想巨匠先贤那里获取智慧和教诲。 人类仰望浩瀚的宇宙,瞭望广袤的大地,眼看着狂风暴雨、山崩地裂 、海啸火山、干旱粮荒、洪水肆虐,以及战乱人祸、生老病死,昨天还是明星企业,一夜之间就可以倒闭掉。哪里才是 人们寄托幸福的橄榄树?人类生存与惊恐的茫然如影相随,需要前行的航标,需要解惑的指导。几千年,雨雪风霜,《道德经》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睿智光芒。老子思想将人类社会的前途直接指向大同社会,并提出了相关法则,为人类照亮了前程。老子的纪念馆广场的兴建、故里之争、文化节、公祭大典无不昭示着后人对这位思想巨匠的崇敬 。北斗虽渺却能定向,烛光虽弱却能照路。芸芸众生秉承追随光明的天性,如同飞蛾投火宁可牺牲也要追寻光明,因为那是生的希望。人生在追求真理中拼搏,在实践真理中安生 。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
“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道”是天地万物之始之母,阴阳对立与统一是万物的本质体现,物极必反是万物演化的规律。伦理上,老子之道主张纯朴、无私、清静、谦让、贵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政治上,老子主张对内无为而治,不生事扰民,对外和平共处,反对战争与暴力。这三个层面构成了《道德经》的主题,同时也使得《道德经》一书在结构上经由“物理至哲学至伦理至政治”的逻辑层层递进,由自然之道进入到伦理之德,最终归宿于对理想政治的设想与治理之道。也就是从自然秩序中找出通向理想社会秩序的光明正道。 《道德经》语言极为精辟,是至理名言,形成诸多成语、格言、座右铭。如:“天长地久”、“上善若水”、“少私寡欲”。有的原句,今已演变为警句,广泛流传。如:“功成,名遂,身退”,现为“功成身退”;“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现演变出“大智若愚”;“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现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为什么李耳的思想可以穿越几千年?
因为,研究对象和针对问题没有实质性变化。现代社会和古代社会只有形式上区别,没有实质性变化。变化的是工具,不变的是人生。现代社会是工商业化和信息化的社会,古代社会则是农业社会。虽然,具体形式发生变化,但是,实质上研究对象依然是人与宇宙、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朝廷、人与家庭、人与国家、国与国、现实与未来关系等等;世界是什么?物质是怎么来的?生命起源是什么?发展趋势是什么?宇宙起源是什么?行为操守是什么?归结起来还是自身与外部关系,生存与发展的道理,解决知和做内涵正确选择的根本问题。
国内评价: 西汉·司马谈(史学家司马迁之父)《论六家要旨》: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 西汉·司马迁《史记》:无成执,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 三国曹魏·王弼:老子之书,其几乎可一言以蔽之。噫!崇本息末而已矣。 唐代·唐玄宗:《道德经》其要在乎理身、理国。理国则绝矜尚华薄,以无为不言为教。理身则少私寡欲,以虚心实腹为务。 北宋·宋太宗:伯阳五千言,读之甚有益,治身治国,并在其中。 北宋·苏辙:言至道无如五千文。 明代·明太祖:朕虽菲材,惟知斯经乃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 清代·魏源:《老子》救世之书也。救世之书也。民国·严复:夫黄老之道,民主之国之所用也。故能‘长而不宰’,‘无为而无不为’。君主之国,未有能用黄老者也。汉之黄老,貌袭而取之耳。君主之利器,其惟儒术乎!民国·林语堂:老子的隽语,像粉碎的宝石,不需装饰便可闪耀。 毛泽东:《道德经》是一部兵书。 张岱年:中国古典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而“道”的观念是《老子》首先提出的。
国际评价: 英国生物学家、科学史家、两次诺贝尔奖得主李约瑟:道家对自然界的推究和洞察,完全可与亚里士多德以前的希腊相媲美,而且成为中国整个科学的基础。中国人的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这些树根,今天仍然生机勃勃。 德国哲学家尼采: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道德经》,最受世人崇仰”。 美国哲学家威尔·杜兰:或许除了《道德经》之外,我们将要焚毁所有的书籍,而在《道德经》中寻得智慧的摘要。 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比利时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普利高津:“道家的思想,在探究宇宙和谐的奥秘、寻找社会的公正与和平、追求心灵的自由和道德完满三个层面上,对我们这个时代都有新启蒙思想的质。道家在两千多年前发现的问题,随着历史的发展,愈来愈清楚地展现在人类的面”。 日本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汤川秀树:“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预见并批判今天人类文明缺陷的先知。老子似乎用惊人的洞察力看透个体的人和整体人类的最终命运。”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我不是理论的创立者,我只是个道家得道者,我们在这里面临着人类地位所固有的和令人难忘的表现在中国古代(道家)哲学中的一些互补关系。”
从这些评价不难看出,李耳的《道德经》依然超前,睿智不减。怎样让这一人类瑰宝造福当下?就需要把它转化为现代语境下的表述。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字面之间存在翻译二字,语言环境之间存在穿越想象,领悟李耳的本意是关键,加上以讹传讹,难度不小。
我认为关键建立转化精准设置合理的转换器,挖掘出《道德经》的精髓奉献民众。从今天起,不才,建立转换器,把《道德经》转化为《李耳定律》,抛砖引玉。
下一篇,“转换器”的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