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运动
我本不是足球迷,但本届世界杯开幕前在网上偶然看世界杯宣传的视频和往届的视频集锦,会莫名地心跳加速,后背一热,全身的汗毛孔都要舒张开来;甚至情不自禁地舒展一下身体、握一下拳头,各处关节随即噼里啪啦一阵骚动。
我当然知道这种“应激性”的来由。从小喜欢运动,小学五年级打乒乓球,初三打篮球至今,期间夹杂羽毛球和跑步。长年的蹦蹦跳跳,运动的激情早已深入骨髓,或者,这本来就是一种本能:看到或者想起热血激情的场面,身体会不听使唤地燃起火焰,好一会儿才能平息。
这么多年坚持下来,我自认为算是真心“热爱”运动的。运动也给我的身心都带来莫大的好处,就趁着世界杯的热乎劲儿、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感受来谈谈运动。
在我国,男儿爱运动似乎天经地义。我老家也算是一个小小的“武术之乡”,远的不说,曾经的“亚洲篮球第一中锋”穆铁柱和曾经三连冠“中华武状元”的“中国散打王”陈超都是菏泽人。农村老家不少人都会些拳脚,尤其我爸那一代,上的起学的人少,多数男人都练过拳。到我这一代,绝大多数孩子都会上学,但仍有一部分男孩子或由于家里传统、或由于不爱学习而去上武校。
武校放假回家的小伙伴经常给我们这些没上过武校的孩子展示他们的拳脚:侧手翻、前手翻、后手翻、头翻,还有前、侧、后空翻虎虎生风,看的我们这些咬笔杆子的小伙伴目瞪口呆,也不由得心生羡慕。就暗地里偷偷跟他们学一些动作,当然,代价是大家一起放羊的时候我们帮他们看羊,要带草回家喂兔子之类的,我们还要帮他们割草。至今二十多岁的我,除了空翻、后手翻和头翻做不来,其他各种翻还都不在话下,单手翻也没问题,以至于后来上大学觉得学街舞应该会比大多数人入门快。
我的身体条件还算不错的,尤其柔韧度。至今还能站直后弯腰手掌接地,大二时还能摆一字马,这都是多数同龄男孩儿所不能及的。当年也曾跟我爸说我也要去武校,我爸就一个字:“滚”。
没能如愿习武,并不影响对运动的喜爱,上下学走路、爬树折枝、庄稼地干活、河里游泳,时不时来两下学来的各种翻……全都是运动。小时候我体质并不好,是个“病秧子”,大病不犯,小病不断,不论严寒酷暑,见风就感冒,从不“懈怠”,而且不吃药打针就过不去,会越来越严重,几乎病痨。高中之前鼻涕就没有擦干净过,上学之前的衣服袖子更是从来洗不干净——抹得都是鼻涕;农村老家上千年来随地吐痰的遗风也保留到高中之前——这一切都跟小时候的体弱多病脱不了干系。
到了高中,逐渐开始注意个人形象,那些毛病都得改改。看过医生说这体弱多病得靠中药慢慢调养,我不信这个邪,极其讨厌中草药那个味道。另一方面初三开始学打篮球,这么一个激情的运动已经让我体质有了明显改善,相比之下,之前打了两三年的乒乓球不够激情,锻炼身体的效果也有限。我就做了一个长期计划,来改善自己的体质。
我爸也是会两下拳脚的,也喜欢运动。大冬天的他会早起跑步,去田地里,空气好,视野开阔。受他的影响,我也就从高中开始了跑步的历程,每天早晨天亮就醒,洗刷一下去跑步,回来正好老妈做好早饭。这样每年的寒假都跑上一个多月,风雪无阻,白天偶尔找小伙伴打羽毛球,一直坚持到大学毕业,算算共有7年。
7年下来,中间坚持每周打几场篮球,偶尔打打乒乓球、羽毛球,免疫力有了质的提升:平均每一年多感冒一次,发烧几乎一年一次,而且很少借助药物就能扛过去。
有人可能会不屑,说这种体质水平我不用锻炼,天生就这样。诚然,我身边好多小伙伴基本不运动的,也很少感冒生病。但我只是说运动给我带来的益处,别人我管不着。另外,当然能明白我的体质好转,并不全是运动的功劳,但保守来说,运动,至少是个举足轻重的必要条件。
但看到这里要真以为运动的效果也就是仅限于提升体质、提高免疫力,未免有些肤浅了。
说点儿虚的,男人很少有不喜欢激情热血的,运动是最方便、最直接有效的可以让人体验热血和激情的方式。这是关乎心境的一个方面。浅一些说,身边有些人喜欢看球,也看的情绪激昂大喊大叫,但几乎从来没上过场体验一下汗流浃背振臂欢呼和沸腾热血,我有些看不透这种心态,没体验过奋力抢球、大力封盖、潇洒射门或投篮、团队配合干翻对手或被别人打爆的振奋和沮丧,腿肚子没有因为跑跳过度而抽筋,汗水没有淋洒得顾不及擦拭,在场外喊再大声也不过隔靴搔痒;偶尔有机会被朋友好心拉上场一起乐呵一下还扭扭捏捏,岂不叶公好龙?
深一些说,我是个崇尚“动静皆宜”的人,老话说“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是个不错的境界,姑且称之谓“动静哲学”。不爱运动,最多也就能做到“静如处子”,“脱兔”之动则是妄想。打上学起,我就不死学,但成绩依然很好,方式就是一不懒惰,二是学的时候集中精力疯学、玩的时候疯玩。这是符合“动静哲学”的。平时生活休闲都是“静态”偏慢动作的:说话慢、走路慢、动手慢,甚至脑子也会变慢,浑身懒散;但处理正事、工作或者运动起来,几乎完全另一个样子:语速比平时快、走路可参考篮球后卫的高频小步幅步法、出手力求迅速灵活精准,当然,脑袋瓜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甚至偶尔闪现李小龙的寸拳、托尼·贾的泰拳、斯科特·阿金斯和尚格·云顿的腿功……我觉得这是结合运动在养心。
说点儿实在的。运动还有“塑形”的功能,不是说健身房里那种刻意的“塑形”,观察身边同样热爱运动的朋友,他们身材一般不会太差,不肥胖是一方面,另外还匀称;他们的走姿一般不会太丑;他们的肩膀一般不会倾斜。经常运动的人,柔韧性、平衡感和协调性都较好。身体的协调性是一方面,心理方面也会受一些影响:比如乔丹跳起失去平衡后出手也能得分,这是身体平衡感和协调性特别好的例子;另一方面,在处理别的事情时,如果需要协调资源、多角度衡量问题、力求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效益时,你会找到同样的感觉,这个感觉在身体和心理上是相通的,在身体上惯用的处理手法,如果感知到了相通之处,人会在心理问题上不假思索地移植过来,并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古希腊先贤能把思考和运动同时做到相当高的境界,不是没有道理的。
爱运动的人心肺功能一般会较好,只是这个效果不太容易显现出来,耐力倒是容易显现,爬个山就能发现,即使平时大家身体看起来都没啥毛病,但别人能爬上去的山有的人就是爬不上去。经常运动的人,腰、颈毛病比较少,天天蹲办公室的上班族腰颈毛病会比较多,试想一下篮球场上需要不停地扭多少次脑袋、各种姿势起跳多少次,就能明白对腰椎颈椎的好处——起码一场篮球把落枕给治好是没问题的。
爱运动的人整体的精气神都会较好,精力充沛是比较容易表现出的一方面,多数人从里到外都很阳光。
当然,关于运动,在不少人眼里也存在着明显的误区,比如去健身房就是只锻炼肌肉的或者只减肥的,仔细想想真的是这样么?心态不摆正再容易走极端的话就坏了,看看前两天报道的新娘为了婚礼那天的好身材苦练健身房过度致死这事儿可窥见一斑。所谓“健美”,是基于健康的美,运动首先是为了身体健康,再谈美。另外,美也不只包括体形美,再加上积极阳光的心态才算真的美。所以有朋友说篮球不打也罢,直接去健身房练吧,我不敢苟同。身体健康是我的目标,肌肉块只是运动的“副作用”罢了。篮球场上练就的身体灵活性、协调性、平衡感、爆发力、团队配合意识以及带来的成就感和愉悦程度,不是稍显枯燥的健身房能完全替代的。后来打篮球不方便,只得报了健身房,继续运动。
我觉得运动这是个一辈子的事儿,将来有了孩子,也要尽量引导TA喜欢运动,摆正了心态,百利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