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罗大伦老师讲《道德经》

267、第五十九章 治理国家与调养身体,讲的是同一个道理——莫知

2019-02-19  本文已影响13人  小雯同学Echo

https://mp.weixin.qq.com/s/wmuBB-aKCNVh5nmDmwoFOQ

各位亲爱的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第五十九章。

我们前边聊过,老子说“治人、事天,莫若啬。”“啬”就是节俭、不浪费,节俭是说要把欲望清干净,所以“啬”当减少欲望讲。老子说“夫为啬”,只有啬才“是以早服”,你才早早地服从了“道”的规律。老子接着说“早服是谓重积德。”这是真正的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你做到这种品行了,你做什么事都可以做到的,“无不克则莫知其极”,你真的按照这方法去做以后,你会发现什么都能做,很多事都能做得圆满、顺利,同时你会感受到“道”的功用简直是没有尽头的,这些是老子前边告诉我们的思想。

今天老子说“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当你知道“道”的功用已经没有什么尽头,简直是无论大事、小事,都有“道”的原则在里边的时候,你又按照这个去做了,“早服”,早早的服从了“道”的原则的时候,老子管这种状态叫“重积德”,就是积了很大的德行了,只有这种情况“莫知其极,可以有国。”“可以有国”字面解释就是可以拥有国家,就是可以做组织的领导者了,因为你明白“道”的原则以后,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什么都带不走。

我们怎么和大家一起幸福度过此生呢?我们应该对大家好,为大家利益去努力,把自己利益放下,这样大家再来成就您,我和大家就都幸福了,这就叫“道”。只有当你领导者明白了“道”的原则,按照“道”去做事的时候,您才能真正做一个好的领导,这叫“可以有国”。

老子接着讲“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有国之母”就是你知道了立国的根本,立国的根本就是为老百姓做事,放低自己欲望,您明白这个以后,无论是领导,还是这个国家,都可以长久的生存下去,老子管这叫“是谓深根固柢”。后世根深蒂固这个成语就是老子这句话来的。什么叫根深蒂固、深根固柢?这“根”字,我们说根本根本,以前是两个字,“根”是指树根部,就是地上边这部分叫根部。“本”是指土下边这部分,所以“本”字写的是木,下边这一横是代表土,下边这儿来一横,这加以重点强调,就指这个地方叫“本”,这是地下的,后世将“根本”连在一起了,都指树根、树下的,老子这“根”实际已经指地下了,“深根”就是这树根连须子带根都深,“固柢”的“柢”是直根,不包括须子,就直的大根叫“柢”。

所以老子说这种你悟道以后的品性,是使一个组织能够稳固,就像大树深深地把根扎到地下,扎得又深又稳固这种状态,因为你已经做到领导者的美好的品性了,按照“道”去做事了,老百姓来支持你,实际上讲这树根就是老百姓。大家看老子《道德经》的思想,在那个年代应该是非常先进的,从今天我们看它依旧是管理的重要法则。

老子后边讲“长生久视之道也”,这地方就有意思了,老子整个讲的全是管理,尤其是管理国家层面的东西,但是老子“道”的思想上到治国,下到处理人际关系,中到调整人自己的身体,全都是可以起到指导作用的,所以老子这儿笔锋一转,前边讲治理国家,在这儿顺便带了一下身体的调养。“长生久视之道”,“长生”是长寿,“久视”,您视力好能看到世界,一直看下去,这叫“长生久视”。“长生久视”在中国后来就代表这人长寿、修炼得法。老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你能保持节省、去掉自己的欲望,为大家做事,你可以治理好一个组织,上可以治理国家,下可以管理好身体。

我在本章一开始的时候讲过,如果我们开始消耗、浪费、被欲望驱动走的话,我们会消耗很多精气的,因为你不睡觉,天天晚上看微信,不断看,看朋友圈他到哪旅游了、他吃什么了,您就不爱惜精气,结果您视力减退了,回头一看东西眼睛花了,这就是您没法“久视”了,这跟您的视力都能结合上,如果真的放纵自己欲望的话,每日肥甘厚味,夜夜歌舞升平,这人绝对不会“长生久视”的。所以节俭,这节俭包括保持精气,不要浪费精气,这对身体有好处,如果能够清空欲望为大家做事,对你的组织有好处。老子《道德经》在这章他就讲到了治国和养生的道理。

这里边的法则都是一样的,本章学习完,大家一定要避免一个误区,就是说“治人、事天,莫若啬”,“啬”是吝啬、节俭的意思,大家千万不要以为是对别人节俭,而是对自己节俭,对别人要慷慨、要付出,所以读《道德经》不要光读它字面的意思,单读字面的意思就会断章取义,要读它背后的意思。所以老子说“治人、事天,莫若啬”,是对自己“啬”,对众生、对大家要去付出,只有这样才能管理好一个组织,这是老子这一章的核心。

这话可以这么理解,你对别人慷慨,为大家付出,实际上也就是等于对自己的节俭,因为这些精力、这些钱您没给自己用,这两个是一个辩证关系,也就是说您为外边多付出了,也就相对的是对自己节俭了,这种品性就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原则,“治人、事天,莫若啬”就这道理,凡是这么做的人,大家感受到你的温暖,所以向您回馈能量,结果您生活也幸福,大家也幸福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

今天早晨我看了篇文章,讲玻璃大王曹德旺。曹德旺先生的玻璃企业一年赚几十个亿,这人号称“中国的首善”,因为他拿出很多钱来捐款,这很有意思,我看了这篇文章以后,我对这人重新认识了。这人当时在刚办工厂的时候,他就拿钱捐一座寺庙,他认为我尽量少去庙里点香拜佛,他说很多人点香拜佛抱着一种保佑我发财的心理,有功利心,他说我不这样,我就捐寺庙,因为我捐寺庙是纯粹的付出,就是为大家、为众生心里有个安心的地方。

他有很多这样的小故事,曾经有一次到九华山去旅游,结果在街上看见一个老僧人在化缘,希望大家捐一座塔,他就跟这僧人聊天,一聊这僧人说只筹到三万块钱,这曹德旺就跟他说我给你捐,这座塔我来帮你盖,结果最后这塔他可能捐了两千来万,把这佛塔修好了。他这是建立信仰的标志,就像他最初办厂时候捐寺庙,他最终可能也是捐了两千多万把这寺庙建起来了,所以不断地捐,他说这叫佛经“六度”里的第一度:布施,“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布施是第一度,你只有布施了,为大家的心立下了,才能修行下边的,这很有意思。

他这人除了捐赠佛教寺庙之外,哪里招灾、修路他都捐。比如说青海玉树泥石流灾害,曹德旺一下捐了1个亿,西南五省干旱又捐2亿,福清市修路、危房改造他捐3亿,福州市新建图书馆他捐了4亿,就是不断地捐钱,除了对灾害捐助以外,他这人另一个特点,就是佛教他捐、教育他捐,当时他这工厂还没有完全盈利的时候,就为他曾经读过书的小学捐了两千多万,您看这人这是不得了的,到现在他为母校投入资金已经高达上亿了,他还曾经捐了1.9亿建立起来一个中学,大学他也不断捐献等等,比如像厦门大学一次性捐了2个多亿。

今天早晨我就琢磨曹德旺这人,我觉得朋友们一定会问我一个问题,就是他这么往外捐钱,跟他经营没有直接关系啊,难道捐钱企业就成功了吗?也就是说他的捐钱跟他企业成功有直接逻辑关系吗?这里边有你看不到的逻辑关系,从低的层次讲,当你这么捐钱的时候,你的心里培养起来一种为大家做事的心念,强化了这种行为,这种行为会在你每做一件小事的时候都会体现出来,比如说在对待工人的时候,对待合作伙伴的时候,像这种有大的胸怀的人他做事的格局一定不一样,所以细节上都会有体现。

您记住“道”的原则一旦照着去做了,会贯穿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这是从低的层次讲,大家感受到以后觉得这人胸怀大,这人对我们真好,所以会团聚在他周围;从高的层次讲,这里还有我们看不到的世界背后的力量,我们可能肉眼看不到很多很多事情,比如X光你就看不到,核磁共振你也看不到,只能仪器检测到,但是还有更多东西你可能是看不到的,看不到不代表它不存在,如果您听我讲《道德经》从一开始听到现在,您就会知道,其实在我们之上还有“天之道”,连我们科学家都不知道宇宙生成之前是什么,137亿年之前是有什么,我们是怎么形成的,其实都是谜团。既然我们对自己是怎么来的都感到迷惑,连最聪明的科学家都感到困惑,完全无法解释的话,你怎么就敢说我们上边什么都没有呢?

所以尽管我们不多提这个,但是我们心中其实要对此有所了解的,就从做人的角度来讲,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你这样的人一定会最大程度的获得大家的支持的,几乎所有有成就的企业家,其实在这方面做得都很好。比如说任正非,为什么华为现在做这么好呢?任正非只拿了公司1.6%的股份,他自己创办的企业他只拿了1.6%的股份,剩下的都分给员工,这叫对自己“啬”、节俭,对大家慷慨,可是因为这样,大家觉得你胸怀太大了,在这干一定没问题,所以来成就您,成就了华为现在的奇迹。所以我们如果理解到这点的话,就会知道能够放下自己这种胸怀,能够为大家慷慨、为大家努力,这种胸怀是一个领导者最重要的品质,老子甚至说“夫为啬,是以早服。”就只有这个,“夫为”是只有的意思,这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品性啊!

各位朋友,今天我们就聊到这儿,这《道德经》这一章其实大家可以一点点儿品味,这里边讲了非常重要的一个法则,我们学会以后,人生一定会有新的启发的,我们明天这时间接着来讲《道德经》,看看老子带给我们样的人生启发了?我们明天再见,不见不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