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夏天敏《我叫孙芸芬》:为自己正名
郑重声明:文章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简约派好文共读活动。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长的不过百年,短则几十年,然后归为尘土灰飞烟灭,不留痕迹。恋恋红尘,既然这个世界我们来过,如果带不走什么,那总要留下些什么。忽然有一天,我们意识到,需要靠某些东西或一些蛛丝马迹才能证明我们曾经的存在。
读夏天敏的短篇小说《我叫孙芸芬》,讲述了一个农村老妇为了证明自己有名有姓的存在而踏上求索他证自证之路的故事。
作者夏天敏,中国当代作家,云南昭通人,刊发中短篇小说200余万字,2000年《当代》文学拉力赛总冠军,首届梁斌文学奖一等奖,《人民文学》“爱与和平”中篇小说一等奖,《好大一对羊》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在猫儿狗儿都跟人似的穿衣服、用碗吃饭、洗澡理发、遛弯散步的现代文明社会里,有人类爸爸妈妈唤这些宝贝猫猫狗狗的名字已经司空见惯,而一个活生生的人怎么能没有一个正儿八经的名字呢?
当然,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冠名权,无论本人识不识字,童叟无欺。因为姓代表了她的上一辈,那是她的来处;名字则代表了她自己,那是她的生命过程;而最后将姓名刻上墓碑,那是她的归宿。由此证明:这个世界她来过。
01 托梦唤名
小说《我叫孙芸芬》的主人公是一个目不识丁辛苦操劳一辈子的老农妇,从小到大没有一个确切的姓名。当父母的女儿时被母亲唤作“芬芬”;结婚时被唤作“家顺媳妇”;生儿子了以后又被唤作“家顺家娘”,有了孙子以后更被改称“明娃奶奶”。
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身份面前,她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当她慢慢意识到自己也是一个堂堂正正来世上走一遭的人时,她也要一个确切代表自己的名字!必须要一个有据可依、字正确凿的姓名,哪怕黄土埋到了脖颈。猫狗有姓猪有名,人要是活得不如猪狗,那未免也太窝囊。
人越到老年越会梦到来时的路,因为百年之后,那是自己的归途。是她的娘在一次又一次梦里呼唤“孙芸芬”的名字,我是谁?让她从懵里懵懂的意识里生出寻求自己名字的渴望。
在重男轻女的旧社会,女子生下来就不受待见,没有身份更没有地位,更别说有什么姓名。孙芸芬在父母眼里就是父母劳作时的帮手,女儿家是个赔钱货,花再多的钱长大后还是要嫁到婆家。婚姻也是父母做主,夫家连见一面都没必要。
嫁过去的时候丈夫更不在意她叫什么名字,娶她不过是为自己传宗接代。这样的女人在丈夫眼里,无非是生育工具。有饭吃有地住就万事大吉,女人不知道什么是独立的思想和人格,日子过得好一点要紧。以至于大半辈子过来了,孙芸芬自己都不记得曾经还有过一个名字。
不能说她愚昧无知,只能说旧社会对女人的禁锢和奴役。但人终是越活越明白的,如果到老连自己是谁,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那不是白活一场,白白来这世上一遭?就是死了,墓碑上刻的是什么“氏”,谁知道那是谁呢?
自己的娘托梦,唤起她对姓名的求索。她要为自己求证一个正确的答案。
02 依梦索名
时间不等人,梦给了启示,就按图索骥,依梦索名。孙芸芬三个字,是什么样的“芸”,什么样的“芬”?只有从来时的方向去寻找,去证实。
回娘家,回望来时路,孙芸芬的感慨在过去和现在之间纠缠。变了,这个世界在变,一直不停地变。娘家清风寨的前世今生,在她一路追寻名字的一波三折里,那些人事物的浮光掠影,千姿百态。
首先是开度假村做生意发了财的兄弟,在对待父母修坟的态度上与孙芸芬的意见大相径庭。兄弟忙着做生意,赚不完的钱,自己住洋房,爹娘的土堆坟墓塌陷了一个洞也不修缮。
姐姐孙芸芬内心的不满,只能在上坟时嘤嘤哭诉。还有当女儿时的委屈,对名字的求证困难重重。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连个名字也没有,这一生太窝囊了。
接着找唯一知情人的长辈“小舅奶”。姐弟俩翻山越岭,爬十几里山路,向嫁到外村的小舅奶求证。结果九十岁高龄的老人扯东扯西也没有说出个名字的所以然,却留了一线希望,提供了另一个重要线索:村小学的老师曾经为她起名。
小刘老师已经八十来岁,却耳聪目明,终于对“孙芸芬”三个字作了权威认证。师出有名,她终于找到了生命之源。这下她可以活得更理直气壮,谁还没有个名字!
03 为己正名
名字是用来称呼的,如果光光刻到墓碑上就没有意思了。她是活生生的人,虽然日子平平淡淡,没有风生水起,但她活得克勤克俭,明明白白。她也要让周围的人清清楚楚地知道她孙芸芬的一生努力。
她是家顺媳妇,也是家顺家娘,还是明娃奶奶,但现在她更是她自己:孙芸芬。她要为自己正名,请大家统一叫她“孙芸芬”。
但周围的环境并不认同她的做法,也不赞成她对自己名字的执着理念,甚至看不惯她乱了规矩,取笑她老糊涂发了病、遇了鬼中了邪。
她请了周三婶、吴七婶代为传话,把名字说与村里人广而告之,却弄巧成拙,引出一大堆风凉话。最后又请酒鬼张石柱传播,结果陪了酒钱,还搅出一大堆前言不搭后语。
看来,为自己正名只能靠自己。老妇聊发少年狂,她向孙子请教,学会了自己写名字 。她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名字里,自己写自己贴,孙芸芬三个字在村里遍地开花,村里的蓝天都是孙芸芬了。
这也许是一种执念,但更是一种自我的觉醒,一个盲目即将就木的女人的觉醒。是夜幕下的星星,像微曦中的一抹晨光。
“我叫孙芸芬”,是生命对孙芸芬的呼唤与回响,也将唤醒村里的“周三婶”“吴七婶”,她们的名字也有待她们自己去寻找和求证。也许也需要通过神秘的梦去启迪。
《论语》云:朝闻道,夕死可矣。孙芸芬的朴素与通透何尝不是我们女人的自我觉醒?
这里又出现了灵魂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是永恒的哲思主题。人生之旅,我们随时可能迷失方向,迷失自己。所以我们都在不断地寻找自己,证明自己,最终找到归宿。
名字是我们的一个符号,是我们区别于他人的个性Logo,证明了自己的存在。虽然在浩瀚宇宙里这种个体微乎其微,但于短暂的生命而言,能够懂得自己的何去何从,也是一种自我觉醒的尘埃落定。
PS:值得学习的写作手法
1.小说在写作手法上巧妙运用了梦境,梦如灵光乍现,将虚幻与现实生动地结合在一起,承上启下,虚实相生。
2.标题新颖
读到标题,即刻想知道故事何意?孙芸芬又是什么样的人物?
其实农村里这些没有名字的老人很多,我记得我奶奶辈的老太太就只有一个姓,什么李姑娘、黄姑娘、六姑娘,什么国侯媳妇、成侯娘等等。但是能够写成这样的小说,还是第一次看到。
3.周边配角人物的特异性,多角度突出主角的多面性,使得主角人物形象立体丰满。本来很平常的生活琐事,通过找名字、证名字的过程,串联起一个个故事情节,有延续有反转,最终解决问题,达成人物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