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胡适
前记
过去老看鲁老的文字,对胡适是不感冒的,近日得一套书,胡适的。
总觉得自己背叛了鲁老,心里有些栖栖遑遑,想是想知道鲁老跟这人在报刊上大战了那么多个日子,就跟张飞马超挑灯大战似得,自然要知道这马超怎么样的厉害,才配得上跟鲁老大战,就为这购置了套书,拿来仔细看个端详,也就当是听章回评书中的“话说”吧。

感谢胡适
原先觉得写字这档事是高雅的,要有古色古香的韵味,譬如像赋那样华美,格律那样舒缓,韵味十足。期初自己写点东西同时,都有嫌弃自己写出白话的直白无力,故而也给一些看到我写的那点狭情寡义东西的朋友,造成一种误会,便有打趣的呼我“老夫子”,诚然,鄙人是有守旧的情结,估摸是仰望于先贤们的文风跟自己所崇拜的那几位生硬的骨头,潜意识中随了那份暗香寻去,便把人弄成个半拉的现代人。要是生活在胡老的那个时代,定会被圈入“死的,笨的,无生气的”范畴。
不妨也是学学北大的那位,因十年浩劫,对于读书,只能以甚少一言以蔽之自己的羞处,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对新文化运动的发起的真实缘由也是一知半解。不学不知,后学后知,方晓得自辛亥运动以来文学领域掀起的这股浪潮,期初是针对尊孔复古之逆流而起。在新文化运动过去的百年时间后的当下,又有克己复礼,尚德重礼再起涟漪的迹象,本该是好的东西,传播即可,倒不用拿来框架了整个大众在里头,出不得来。也是有必要拿胡适先生在武汉大学《新文学运动之意义》的演讲,成为仅对自己文学这方面有起到一定的指引,借鉴作用。自己反复阅读了几个来回,愚笨的我似乎有点觉得先生着实有先见之明。记得朱光潜老师有过这样对于中国文学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的评价,大概是这样说的“中国文学当中的诗歌这部分,只有唐诗宋词才有资格跟世界上的任何文明拿出来媲美”,对于现代的文学,先生没说,这个没说在我认为是先生觉得不值得一说。
前些日子有看到周有光老先生对于学说自由自辛亥到现在的评价,他认为民国是学说氛围最自由的一个时期。(当然我的信与不信这是不是他本人说的,还有待于考究。)再有一个就是在一家以摄影,文学作为铺垫的APP平台网站上,也有出现《如果我生活在民国》这样复古题目的民意测试,着实是叫人很难弄清楚民国到底是怎么回事,居然让好些个写写画画的犯了怀古的癫痫。
应

该不否认民国也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既然孔子都有值得一次次被搬到各个王朝的殿堂,距离百年之前的一些仁人志士,让现在的人追崇一下,也是无可厚非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偶像,这样总比拿偷税漏税的戏子们当偶像高级一些,那戏子已经都能冠上“国家精神造就者奖”的王冠,怎么能让娱乐为上的这杯愚弄民众的毒酒碎杯,所以愚以为文化这玩意要是没有个强大的民族意识芯片作为支撑给与导向,任由把文化当成娱乐,这种扭曲、落后思潮泛滥,“文化”还真是个不知道要把人们导到哪个岔路上去的玩意了。
姑且不说新文化运动到底对于现代的意义有多大,胡老先生以为文学之所以要能变成新的文学,先要解放工具----语言文字,这一点在现在看起来已经是新的不能再新了,前些日子有位赚了几个钱的导演,提议说什么要重回到繁体的时代,此话只是个提案,端的就这一个提案,要是胡老先生在世指不定会气血封喉,三步喷血毙命。幸亏没被通过,才有的愚钝的我还能在这里写几个简体的中国字,打打牙祭,解解闷子。
新文化运动的推广最大的受惠者,莫过于现在的大众更加方便快捷的接收新的知识源,也更能使最广大的民众,有了接触到文化这个在奴隶的、封建的古代,只有士大夫们把玩的高级玩意,提高了整个民族文化层次,它对当今中国的发展起到多么大的作用,以鄙人的见解,怕是很难说的准确,也没有资格去评判,只能是感受着新文化运动的恩泽。至于对于新文化运动的这股能让社会进步的浪潮,继续发扬光大,愚民所能关切的,只是有着想:要能感受下那股热风,体会到底是不是如那些好追古的说的那么玄乎,内心期许一下罢了。

说到文化,自然又要啰嗦到文风,文风指的是作者通过作品呈现出来的个人思想,反映出作者内心感受到的社会风气。文风要是扭曲歪曲了现实,信口开河,妄自尊大,自然就会出现浮夸不实的文风,一旦这种文风助长并成为一些阿谀奉承者攀附的工具,屡试皆爽的时候,它会传染到整个社会,必定造成整个社会出现浮夸投机取巧,不务实的现象。这样的文风到底会不会使得掌局者迷,翻开历史,明者自明,借鉴很多。
文学是大众的文学,才是真的文学,才是新的文化,这是我读了胡老先生在1925年9月29日在武汉大学演讲的感触,也正是当代中国文化领域追求再创新的宗旨,但终了,是不是会有胡老先生“吃肉”跟“吃骨头”甘心与不甘心的情况出现,那样文化才能辨别出是不是新的文化。追求先进的文化总要先解放人的思维,对于过去的先进处理的方法,就如胡适先生这样说“我们现在的运动,就是拿来(过去好的东西)作我们的资本”,而不是让那些束缚了我们在老套的、原来的框框里,出不得门,看不到世界的精彩。
也想着只有被解放思维,写几个真实的字,打发将来退休以后无聊日子,才有意思。不至于被后生们笑话,又被称为老夫子而憋屈,自己也不被崭新的时代抛弃。
文化如此,做任何事也当如此。
2018.7.6于海原单位宿舍 读后未删节 草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