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散文成长励志心情随笔

他们与我们

2018-01-03  本文已影响20人  夜宿风雪
他们与我们
他们与我们

今天下班早了些(委婉说法),天仍旧如同黑夜黑漆漆,只有道路的路灯照亮着这个城市。我看了看手机,残余的百分之十的电量显示六点二十。高中的地理书上说,冬季太阳折射偏向南半球,导致白昼短夜长,一点不假。

天淅淅沥沥下着雨,我又结识地淋了下来,皮料面的雨渍格外地明显,如同被浓墨泼洒。裤子是绵质,好些,看起来不是很惨。

早餐摊不知何时已经立在小区门口,而我在回去的路上还嘀咕犯愁,这点钟会有卖早餐的吗?我多虑了,他们来得比我早,服务态度也出奇好,让人很舒心,不像某个工作中没素质的上级,稍微做错了事,便只会大吼和大叫。因此成功买到早餐使我很宽慰。

在回来的路上,我便受不了这样的冷风冷雨,抖索地脸色难看,说不出话。加上我觉得买不到早餐了,要忍着难受与耐心等卖早餐的出摊。而我的幸福标配,就是早餐奶与一块份量厚实的面包。因为我觉得如果面包不厚实,那么一口牛奶一口面包的美妙口感就难以维系住,很有可能牛奶喝了一半而面包没了,我实在接受不了这样的痛苦结局。

所幸,摊子上有这样的一块面包,份量正够。

走进小区,高处的探照灯投射来的灯光看不清对面的人,竟然差点撞上,我有些不高兴。因为根据光学原理,对面的人是顺着灯光走过来的,而我相反,由于逆光,是完全看不清她的。但我转头看了一眼,发现是个戴着眼镜的,个头只到我脖子的学生,我便将那不满咽了下去,因为他们是祖国的栋梁,而自己则徐娘半老,进入了社会。再也无娇贵可言。

我微微眯起眼,尽量看清前方。但也只能看到几步远来人的大致轮廓,像是被敷了一层荧光粉,模模糊糊,如梦似幻。

随着一个个擦肩,这时的我才发现,他们都是上早学的学生。我在心里感慨,天还没亮呢,现在的学生如此辛苦。

我来到自家的楼道里,打开窗户,向外面望去,一时间有些恍惚。纵然是新世纪的宠儿,也逃脱不了学校的牢笼,学业的苦役。三字经有句古语,“幼不学,老何为”。如果人生一定要在某个阶段吃苦,那一定要是少年。如果注定生在中国无法改变,那一定要不负青春韶华,奋力读书。

黑夜未曾散尽,他们便出发在朦胧的路灯下。学生辛苦,自己那个时候是否也像他们这样?

我想起来了,那是一定的。而且有过之而不及。尤其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更为苛刻。经历了书本上少年周恩来“为中华复兴而读书”,到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脑海中便更加只有了“发奋”二字,如果不发奋,就对不起世界,对不起民族,对不起祖国,对不起祖先,对不起自己。

所以每天都是披星戴月,冷水浇面,挑灯夜读。养在骨子里的勤奋,连脚步都不敢,也不会松懈停顿,更不曾赖床,迟到。晨读也认真,一丝不苟,卖力严肃。

没错,那段岁月是最苦的,最残忍的,但也是最激情昂扬,斗志溢发的。那段岁月日日年年累积下来的习惯,信念,多多少少还残留了下来,挥也挥不去。人生的习惯与观念那么快就被定型,永远地定住,永远没有尝试另一种可能的生活,这是幸还是不幸?是生活在社会主义下,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幸运还是悲哀?还是某天的将来,某个人类领导者猛然发觉,还是让人的个性自由些好,后悔过去如此多的人为此付出代价了。

可我想,生活在这个时代是注定的事,某些固性框架也是固定的事,关键是我们有一颗能舞蹈的心,无论在何种处境下,都能活得恣意而自由。因为心中的笼子,是外人无法强制给予的。

那时的我们,大概就是如此。像他们这样的年纪,像他们这样的身板,只是,也许他们的条件要比我们好得多,或许他们承担得也要比我们的多,从这看,便没什么好抱怨的了。羡慕,也会有一点,仅仅有一点而已。他们,是我们的演变版,再生再现。将来,还有很多,很多,在我们看得见或看不见的时代。但我确信,无论他们是否怀揣梦想,他们都是美好的。学校,是他们人生里寄放了最多东西的,第二个家。

这场学习的战争,从小学甚至幼儿园便开始打起,任何人都无法幸免,脱离其中。这是一场持久而空前盛大的诺曼底登陆,会遇到敌人,会聚成盟友,会握手言欢,相拥而泣,也会割袍断义,千里走单骑。

而这,才是初中的光景……

至于我的高中,大概又是另一番滋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