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149:《悬念》思考

2024-12-23  本文已影响0人  一叶枫红
慢慢揭晓答

知道所有的答案只会让人觉得无聊。

——杰克·拉兰内

叙事问题,即作为故事主要驱动力的关键渴望或冲突,不应该被过早或完全地解答。让读者产生疑问的写作才能制造悬念。

为了实现这一悖论——揭晓答案的同时还能创造悬念——你需要创造血肉丰满的人物,并慢慢剥开他们的个性、特征、意图和/或动机的层次。

要实现这种由角色驱动的对答案的缓慢揭晓,使用“不可靠叙事者”是一种可靠的办法。

利用不可靠叙述者制造悬念

“不可靠叙述者”就是其字面含义,有时读者直到故事结尾才能知道某个叙述者不可信。有时某个叙述者从一开始就会公开表明他不可信的身份。

如果某个叙述者对事件的描述不可信,那么读者就必须等待情节的发展,直到真相大白。

1.让某个角色存在记忆困难是完全站得住脚的。

因为记忆本身就是不可靠的。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回忆来自记忆的重塑,而不是重播。重塑记忆的过程,就像用零碎的感觉和认知作线,收集起来再织成一块完整的布。如果找不到全部的原材料(也很少能全部找到),根据定义,这就是不完整的记忆。

更复杂的是,人类倾向于相信能够验证我们已有价值观的东西,所以我们会用自认为正确的内容来补充记忆。

怀着对世界的美好意愿,角色会坚持认为他们对某一事件或情感的记忆非常准确。他们说话时可能会无比自信,甚至带着些许傲慢,但他们的记忆却可能大错特错。

2.不可靠叙述者之天真者

有些叙述者的不可靠在于他们缺乏世俗知识。也许是因为他们还太年轻,无法理解事件的背景或蕴意。

他属于迷人的纯真类型,但由于太年轻且阅历不足,他会错误地解读事件和人物,得出错误的结论并置自己于险境(如陷入骗子团伙)。

由于他的天真很切实,因此他的行为也变得很可信。

3.不可靠叙述者之有罪者

与天真者不同的是,许多不可靠叙述者根本没打算讲真话。

不同的角色会说出他们知道或认为的真相,但当这些陈述放在一起时,我们最终会发现,即使无人说谎,也存在对真相的曲解。由于出现了一个事件的多种版本,读者必须等到该书的结尾才能了解到真相。

有时候,有罪的不可靠叙述者会更加清晰。如,偏见者、有精神压力者、有精神疾病者。

为了让不可靠的叙述发挥作用,你必须为相关角色安排明确的动机。

4.揭示真相需要角色具有复杂的性格

增加不可靠叙述着风险,是因为需要隐藏一些秘密或出乎读者意料的行为,这样我以后才有东西可以透露。

为角色添加与其公开的或表面的性格相反的东西是个可靠办法。

5.留住悬念

慢慢交代真相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1)让读者看到角色积极或消极的一面。

(2)设置一个或多个事件,迫使或允许角色的行动与其已经树立的形象相反。

(3)从相反的角度展示事件。

(4)揭示真相。

通过叠加相互矛盾的信息来改变读者的看法这一手段,适用于所有体裁,也包括纯文学小说。

故事节奏与悬念

悬念是放慢揭露真相的速度,而不是放慢故事节奏

你可以使用以行动为导向的事件(而不是反思或个人沉思)来加快节奏,也可以用对话(而不是阐述)来加快节奏。

为角色的性格添加多面性,然后通过以行动为导向的事件和对话将其展示出来,一次只展示其中的一面,这样就可以在放慢揭露真相速度的同时保持快速的故事节奏

缓慢揭露真相的三种技巧

1.具有多重含义的陈述

陈述不应过于笼统。

说“她是个快乐的孩子”可能就太笼统了。

这句话改进为:“她总是微笑”或“她对周围的环境很感兴趣”,或者“她喜欢眼神交流”。

下面这句话提升了可信度并增添了趣味。

然而,有时候,你可能也需要一个笼统的陈述来表达多种含义。

2.能够进行开放式解读的陈述

将模糊性融入对角色的描述中。这样可以反映人们不是单调的生物,而是具有多面性的。

有时,使用模棱两可的句子结构也会产生有用的误解。

如,这个句子:我看到那个男孩用双筒望远镜。

这是否意味着我看到了那个男孩在用双筒望远镜?还是说我用望远镜看到了那个男孩?你可以让读者先假设是其中的一种含义,这样读者就会被带偏。然后,你再说明是读者错误解读了你的意思,从而达到缓慢揭露真相的目的。

3.能够引出问题的陈述

“妆都盖不住莉蒂亚的熊猫眼”这样的陈述。

这是否意味着我看到了那个男孩在用双筒望远镜?

还是说我用望远镜看到了那个男孩?

你可以让读者先假设是其中的一种含义,这样读者就会被带偏。然后,你再说明是读者错误解读了你的意思,从而达到缓慢揭露真相的目的。

在知道了想表达什么及为什么、让谁表达、如何表达,以及表达的信息代表了什么之后,就该考虑句子本身的写作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