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op-seq实现酿酒酵母&白色念珠菌单细胞测序的方法

2022-07-27  本文已影响0人  熊猫人和熊猫猫

文献下载链接:
mDrop-seq: Massively parallel single-cell RNA-seq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nd Candida albicans
发表期刊:《Vaccines (Basel) 》
影响因子:5.048
时间:2021年
PS:如果不是找实验方法,文章不建议大家看(它会浪费你的时间)

0. 文献汇总

实验材料:

  • 酿酒酵母 (菌株BY4741):裂解时长测试+热休克处理测试
  • 白色念珠菌 (菌株SC5314):裂解时长测试+氟康唑处理测试
  • 酿酒酵母+白色念珠菌 (菌株BY4741+菌株SC5314)-->用于多胞率分析

分析内容:

  • 不同处理组的相关性分析
  • 不同处理组的marker基因分析
  • 细胞周期分析
  • 拟时序分析
图1. 实验原理和方案设计:(左)边通过drop-seq device生成油包水的液滴并回收,置入水浴锅中孵育;(右)1. 酿酒酵母的裂解测试中,仅对15min和20min实验做后续分析,并分别重复两次(分别标记Rep1,Rep2);2. 酿酒酵母热休克处理重复两次(分别标记Rep1,Rep2);3. 混合菌种测试重复两次(分别标记Rep1,Rep2);4. 白色念珠菌的裂解测试分三组(15min, 20min,25min)5. 白色念珠菌-氟康唑处理组设置1.5h和3h,并分别重复两次(分别标记Rep1,Rep2)

1. 酿酒酵母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1.1 酿酒酵母-Control组

1.1.1 裂解时长优化

酿酒酵母细胞悬液通过drop-seq仪器产生油包水的液滴, 获得的产物被分成三份,分别放入三个37摄氏度的水浴池孵化(孵育时间分别:10min,15min,20 min)。

  • 孵育后,用光学显微镜检查液滴,以确保液滴的稳定性和细胞裂解
  • 10 min裂解孵育产生较少的cDNA,表明不完全裂解(后续未被分析)
1.1.2 双胞率测试(混合菌种)

菌株BY4741+菌株SC5314等比例混合,设置两种浓度分别测试:700,000 cells/mL,350,000 cells/mL

1.1.3 数据分析

过滤掉 gene<200(质量差) or gene > 2000(多胞)的barcode

(1) 相关性分析
(2) 高表达gene分析

作者也将自己的scRNA-seq数据与现有RNA-seq数据库做对比,转录本数量相关性约为85%

(3) 多胞率检测
图4.物种混合实验比对分析图: 横坐标代表比对到C. albicans的UMI数量,纵坐标代表比对到S. cerevisiae 的UMI数量,蓝色的点代表S. cerevisiae,红色的点代表C. albicans,紫色的点代表两者混合

1.2 酿酒酵母-热休克组

1.2.1 方案设计

酿酒酵母细胞置于42摄氏度的环境中20min后,然后置于冰上冷却用于mDrop-seq,其中SC_15min_Rep1与SC_20min_Rep1的整合数据集被作为对照。

1.2.2 数据分析

(1) 相关性分析
(2) marker基因分析
(3) 拟时序分析

作者整合了SC_15min_Rep2、SC_20min_Rep2和SC_HeatShock_Rep2三个数据集,并判断每个细胞的细胞周期阶段。


图7. 三个数据集的拟时序分析:(图A)三个数据集整合后的无监督聚类UMP图;(图B)3个数据集的无监督聚类UMP图;(图C)组合数据集的伪时间轨迹:颜色栏表示伪时间;(图D)单个数据集的伪时间轨迹

热休克基因HSC82、HSP12和HSP82(图S4E)在该轨迹的两个分支之间有差异表达,表明酿酒酵母细胞对热休克处理存在异质性。


图9. 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的拟时序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热休克处理样品的两个分支进行DE分析,在轨迹树图上显示了对数尺度上的表达水平

2. 白色念珠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白色念珠菌做单细胞测序的难点:

  • 细胞壁厚:白色念珠菌(150nm)> 酿酒酵母(120nm)
  • 存在菌丝表型:会堵塞微流控通道,破坏流动和液滴的产生

作者曾测试:用于酿酒酵母单细胞测序的lysis mix未能裂解白色念珠菌细胞(在显微镜下评估),需要提高裂解试剂和酶的浓度才能完成。

2.1 白色念珠菌-Control组

2.1.1 实验设计

作者设置了3个不同的裂解时间(15min, 20min,25min),各重复两次(CA_25min_Rep2由于技术原因,没能构建文库)

2.1.2 数据分析

过滤掉 gene<220(质量差) or gene > 1600(多胞)的barcode

(1) 相关性分析
图10.白色念珠菌细胞分群及高表达基因汇总:(图A)不同裂解时长gene/per cell和UMI/per cell的小提琴图:横坐标代表不同分组,纵坐标分别代表基因和UMI的定量;(图B)白色念珠菌高表达基因箱线图:横坐标代表基因在细胞中表达占比,纵坐标代表不同的基因;(图C)CA_15min_Rep2 和 CA_20min_Rep2整合数据集的UMAP图
(2) marker基因分析
图11.不同细胞亚群的marker基因表达:(图D)cluster3的特征图;(图E)cluster2,5的特征图;(图F)所有cluster都表达的gene
图12. 不同cluster高表达gene热图

作者也将自己的scRNA-seq数据与现有公共数据集对比,群体相关性约为84%

2.2 白色念珠菌-氟康唑处理组

氟康唑是一种抗真菌药物,通常用于治疗来自各种念珠菌种类的感染。氟康唑是一种双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可与细胞色素P-450结合,破坏羊毛甾醇向麦角甾醇的转化。之前有实验证明白色念珠菌面对氟康唑时存在多种反应,

2.2.1 实验设计

白色念珠菌细胞暴露于15µg/mL氟康唑3小时,在暴露前的1.5小时和3小时采集样本进行mDrop-seq检测(设置2个生物重复)。白色念珠菌菌株SC5314对氟康唑敏感,检测的MIC50为0.156µg/mL,MIC80为1.25µg/mL。(MIC50:抑制50%受试菌生长所需要的浓度)

2.2.2 数据分析

(1) 相关性分析
图13. 氟康唑处理组与对照组对比分析:(图A)不同处理组gene检出和UMI定量的小提琴图;(图B)replicate1的3个整合数据集的UMAP分群图;(图C)对照组和氟康唑处理3h的相关性分析:横坐标代表对照组的标准化基因表达量,纵坐标代表氟康唑处理3h的标准化基因表达量,每一个点代表一个基因
(2) marker基因分析
图14. 氟康唑处理组基因表达特征一:(左图)麦角甾醇生物合成途径基因在不同组中表达量的小提琴图;(右图)组蛋白基因在不同组中表达量的小提琴图 图15. 氟康唑处理组基因表达特征二:(左图)面对宿主免疫应答过程种会表达上调的基因在不同组中表达量的小提琴图;(右图)热休克特异性应激反应相关基因在不同组中表达量的小提琴图
(3) 细胞周期分析
(4) 拟时序分析

3. 总结

整篇文章都是围绕实验方法展开的,主要用来验证该实验方法的可行性。并没有做过多数据挖掘的工作(可以看到使用的分析方法都很基础),仅仅比较了不同处理组的差异(好像一个bulk测序),没有去挖掘样本中细胞亚群的异质性。


酿酒酵母和白色念珠菌数据集的总结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