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数学

趣味数学:水池的裂缝在什么位置?

2022-07-05  本文已影响0人  易水樵

水池的裂缝在什么位置?

一个水池,顶部有一个进水管,底部有一个出水管。如果只打开进水管,50 分钟可以把水池灌满;如果只打开出水管,60 分钟可以把一池水放完。现在水池在中间的某个位置出现了一条与池底平行的裂缝,如果只打开进水管,需要 80 分钟才能放满一池水,而只打开出水管,只需要 46.5 分钟即可放完一池水。

请问:裂缝出现在离池底几分之几高度的地方?


【解析】

列方程解应用题,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找到某个「不变量」,或者某一对「相等量」。

在某些问题中,不变量可能不上一个。例如,在著名的牛吃草问题中,草的原始数量、草的生长速度是两个未知量,同时也是不变量。我们将其中之一作为方程的元,再将另外一个作为列方程的不变量。

在本题中,未知量有两个:裂缝漏水的速度、裂缝的高度。
既然题中问到了裂缝的高度,我们就把这个量作为方程的元,而将漏水的速度作为方程的不变量。
裂缝的高度与裂缝的漏水速度如何关联起来呢?就需要用到比例知识。
设水池高度(深度)与裂缝高度的比例为 1:t

假设没有裂缝,则可以把灌水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裂缝下方需要 (50 \times t) 分钟,裂缝上方需要 50\times(1-t) 分钟;
同理,放水过程也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裂缝上方的时间为 60(1-t) 分钟,而裂缝下方的时间为 60t 分钟;


现在我们提一个问题:水池有裂缝,对于哪个阶段有影响?对哪个阶段没有影响?
回答是:对于裂缝下方的速度和时间没有影响;对于裂缝上方的速度和时间有影响;

裂缝上方的灌水速度变慢了;而放水速度变快了;
具体说来,有裂缝情况下的灌水速度 = 无裂缝的灌水速度 - 漏水速度
有裂缝情况下的放水速度 = 无裂缝的放水速度 + 漏水速度
因为漏水速度是一个不变量,所以以下等式成立:
有裂缝情况下的放水速度 - 无裂缝的放水速度 = 无裂缝的灌水速度 - 有裂缝情况下的灌水速度

有裂缝情况下的放水、灌水速度又如何求出呢?
注意到裂缝下方的时间是不变的,所以,有裂缝时裂缝上方的放水时间为 (46.5-60t) 分钟,有裂缝时裂缝上方的灌水时间为 (80-50t) 分钟,


以漏水速度为「不变量」,可得如下方程:

\dfrac{1-t}{46.5-60t}-\dfrac{1}{60} = \dfrac{1}{50} - \dfrac{1-t}{80-50t}


以下进入解方程阶段。

\dfrac{1-t}{46.5-60t}+ \dfrac{1-t}{80-50t}= \dfrac{1}{60} +\dfrac{1}{50}=\dfrac{11}{300}

(1-t)\,(\dfrac{1}{46.5-60t}+ \dfrac{1}{80-50t}) =\dfrac{11}{300}

\dfrac{(1-t)(126.5-110t)}{(46.5-60t)(80-50t)}= \dfrac{11}{300}

\dfrac{(1-t)\times11\times(11.5-10t)} {(46.5-60t)(80-50t)}= \dfrac{11}{300}

等式两边同除以 11, 化简:

\dfrac{(1-t)(11.5-10t)} {(46.5-60t)(80-50t)}= \dfrac{1}{300}

300(1-t)(11.5-10t)=(46.5-60t)(80-50t)

300(11.5-21.5t+10t^2)=(46.5-60t)(80-50t)

1150\times3-2150\times3\times t+ 3000t^2=465\times8-465\times5t-4800t+3000t^2

等号的左右两边都有 300\,t^2,所以,这是一个「假二次方程」,显然可以化为一次方程:

1150\times3-2150\times3\times t=465\times8-465\times5t-4800t

1150-2150 t=155\times8-155\times5t-1600t

最终解得:t=\dfrac{2}{5}

裂缝离池底的距离相当于水池深度的 \dfrac{2}{5} .


【提炼与提高】

这是一个优秀的竞赛题。既考思想方法,又考计算能力;既考验智商,又考验情商。
找到某个「不变量」,或者某一对「相等量」。 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对所有方程类应用题都适用。就本题而言,在找到不变量之后,还需要熟悉比例的用法。
解方程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个二次项,六、七年级还没有学过二次方程的解法,部分学生可能会被 “吓住”,到此止步。
其实,如果胆子够大(见识较多),往下走一步就发现:这是一个假的二次方程,应用等式性质一,可以迅速地化简成一个一次方程。
后面的计算较为复杂,如果采用标准流程(先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再移项),计算量会相当大。本文的解法,用了一些小的技巧,简化计算,读者可以自行体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