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雅日记49|让自己的伤成为别人的桥
2020年5月16日
磁性白巫师年 释放的光谱蛇之月
蓝色蜕变之周 第16天 等离子Seli
行星红月kin49
行星:显化 完美 制造
力量动物:狗
问句:我如何完美我所做的?
红月:流动 宇宙之水 净化
三角静心:左手腕-右脚小趾-海底轮
13月亮历共时导航
有小伙伴说,你每天的日记,玛雅的内容都看不懂。好像字都认识,放在一起不知道什么意思。
在玛雅13月亮历法中,每一天都有特别的能量,借助一些词语、问句、动物的提示,让我们能感觉到这一天的能量,有人称之为能量播报。
如果你可以顺应这样的能量,就有可能事半功倍之效。
比如,昨天是太阳黄星星,这个印记是我出生第五神谕中,推动的力量。我就借力顺势而为,昨天推进了搁置了5个月不敢分享写作的邀约,顺利的定下时间和主题“我写作路上的英雄之旅”。
同时,这些能量提示,也是我每天写作的药引子。
比如这些关键词,咋一看上去,哪一个词会比较吸引你,或者哪一个词会让你想到什么故事、画面、回忆、生活事件、童年往事等等,这时候你可以开始写了。
起初,一个关键词可能只能写上一百字。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你可能会因为一个词,想到5个故事,这些素材一一记下来,那就成为一篇长文了。是不是很简单,动手写起来吧。
今天是行星红月,我就随着“流动”的状态,自然“显化”出下面的故事。
早上看到一个小故事。 苏格拉底单身时,和几个朋友住在一间小房子里。 看他总是乐呵呵的样子,有人就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有什么可高兴的? 苏格拉底说,朋友们住在一起,可以随时交流,多好啊。
之后,朋友们陆续成家,搬出了房子,只剩下他一人,他却依旧很快乐。 别人又问他,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有什么好高兴的? 苏格拉底回答,我有很多书,每一本书都是一位老师,随时能请教老师,怎能不高兴?
后来,苏格拉底搬进一座大楼的一层,仍是一副乐在其中的样子。 别人不解:住在一楼还能快乐得起来? 苏格拉底说,一楼进门就是家,搬东西很方便,朋友来访很方便,还可以在空地上养花。
不久,苏格拉底把一层让给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自己则搬到了最高层。别人又问他:住顶楼有哪些好处? 他回答,每天上下楼几次,有利于身体健康;看书、写文章光线好;白天夜晚都很安静。
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感慨: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在于外界,而在于心境。
这就让我联想起,瑜伽上师Robert ji,曾经对我说的话。
去年Sivananda 瑜伽TTC的时间表,正好是我刚生完包子期间。我当时很想去静修,一方面在桐庐的山里,有利于放松身心,另外每天都有一些瑜伽体式的练习,也是很好的产后修复。再加上,上师的加持,每天的Puja、冥想、唱诵,这些灵性上的修持都吸引着我。
可是怎奈包子刚出生一个月,球球又是暑假,带着两个娃过去,一个人照顾不过来,就要带上我的父母一起去。我当时问Robertji,我只想着自己修炼,就让父母孩子都陪着我一起去,这样是不是太自私了?
他说,你为他们创造了悦性的生活,是很好的意图。
我带着感恩来到了桐庐,正值酷暑,山里潮湿闷热,瑜伽的素食,住宿的简陋,父母可能会觉得没有家里舒服自在。再加上,有了包子这个新成员的加入,球球显得愈发粘我,每天静修他也跟着我,体式课还爬到我的身上。我没法专心练习,也担心他的吵闹会影响其他同修。
一周之后,我决定离开,很遗憾的告诉Robert ji,他却带着喜悦对我说,你现在已经有了一周悦性的生活。
我当时感动的直落泪,像个委屈的小女孩。
Robertji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他20多岁就出家,40多岁的时候又还了俗,结婚育有两子一女,也正因为他有这样的经历,他比大多数swami出家人更能理解我们俗世之人的烦恼。
他刚刚还俗时,生无分文,和妻子挤在妻子的女朋友家,还有刚出世的婴儿。还好出家前学过建筑设计,有份谋生的技能。他每天要做两三个小时的地铁去工作,晚上回到家,在拥挤的房间内,照顾哭闹的孩子。
以前他出家时有人问他,怎么能够在家也坚持每天的瑜伽练习呢?他很轻松的回答,早起一小时。现在,他会说,嗯,真的很难做到。
当一个满头白发、正襟危坐的禅师跟你坦言,他也跟你有着相同的人生经历,你就已经觉得很治愈,生命充满希望。
他还提到,后来他有了一些收入就想找一个合适的居所。他每天祈祷,祈求神的祝福。
不久就在报纸上的广告,看到一个相对偏僻的郊区,有所很不错的房子,空旷和自然的环境正是他和太太想要的。可是,唯一让他担心的是,在那个小镇上,他没办法找到合适收入的工作。
他去面试,本来雇主可以找到工资更低的应聘者。最终,他得到了那份工作,因为雇主相信他的信仰和虔诚的态度,更能胜任这一岗位。
现在愈发相信,内心的力量,是不用你说太多话,就自然会感染别人的。
昨晚球爸散步,跟我说到一位妈妈的故事。她找球爸咨询,想做一个关于母亲自责的线上微课,为什么会做这个主题呢?因为她的孩子曾经得过癌症,现在治愈了。
那她的这段痛苦、挣扎的经历,如何从妈妈的自责到陪伴孩子健康成长,如果可以分享出来,不知道能感染多少人。我已经跃跃欲试的,想要看到这节微课的作品呈现。
最后想用球爸的金句结尾,让自己的伤成为别人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