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的母婴关系
初生的小婴儿首先要建立的是与母亲的依恋关系。当母亲依恋不到的时候,就会选择照料他的人为依恋对象。
当这个小婴儿被充分满足、享受到无条件的爱,就建立起了安全性依恋关系。在一个孩子内心充满安全感的前提下,他会发展第二类行为--探索行为。也即离开母亲或照料者,去探索外部世界。
当一个孩子具有爬行能力的时候,他就有能力离开妈妈,开始探索了,当这个孩子会走路,探索的空间进一步变大,探索的时间也相应变长。
心理学家做过观察,二三岁的孩子会围绕坐在花园椅子上休息的母亲开展一系列短途的探索,在开始下一次探索之前,他们会回到母亲身边,有时候,当他们回来的时候,他们会对母亲微笑,以示自己回来了。在其他时候,他们会依靠着母亲的膝盖。还有的时候,他们会爬上母亲的膝盖。但是他们从不停留太久,除非他受到了惊吓、感到疲倦或认为母亲将要离开。心理学家观察到二三岁的孩子在回到母亲身边之前所走的路程很少超过两百步,当他们看不到母亲时,他们的探索就会停止。“重新得到母亲”对于他们来说是第一位的需求,大一点的孩子会去寻找母亲,小一点的孩子则号啕大哭。
所以,让孩子离开母亲去探索外部世界的探索行为与依恋行为是不相容的,只有当依恋行为相对来说不活跃时,探索行为才会发生。
当个体逐渐长大,他的探索在时间上延长了,在空间上延伸了。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后,他们的探索时间会以小时计,随后就是以天来计。在青少年时期,探索可能持续几周或几个月,并且他们会寻找新的依恋对象。
在人的一生当中,富有响应性的依恋对象是个体安全感的重要来源。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从出生到死亡,最开心的日子就是那些依恋对象提供的安全基地进行探索的日子,不论探索的时间长短。
所以一个人若在婴幼儿时间与母亲没有建立起安全型依恋关系,他的内心缺乏安全感,纵然人的身体长大了,但内心会持续缺乏探索精神,持续需要依靠,极度渴求爱。不管进入怎样的关系,总要确定对方是不是重视自己、关心自己、爱自己。
母亲这个身份是神圣而伟大的,可是现在太多的母亲尚未有觉察,看不见自己内在的怯弱,反过来对自己的孩子百般控制。这也是因为家庭与社会对于母亲们的支持是不足够的。投身于职场创造出物质财富的人被顶礼膜拜,而在自己家庭中投身于培养健康、快乐、自力更生的孩子的人却被视为与社会脱节的“家庭主妇”。我们创造了一个颠倒的社会。
新时代的优秀女性被要求夫妻恩爱、子女教育成功,同时会赚钱,有社会地位。这实在是太过苛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