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四字宗旨(一)

2023-01-11  本文已影响0人  阿娃

最近在强国学习上收看了韩鹏杰教授讲解的《道家的智慧》。韩教授是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教授,还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MBA特聘教授。他曾带领西交辩论队荣获1998年首届全国大专辩论赛冠军和1999年第四届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培养出包括路一鸣、郭宇宽等在内的一大批杰出的华语辩手。对了,他还是前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樊登读书”创始人樊登的研究生导师。

在我所收看的这个视频讲座中,韩教授并不是从头到尾把道家经典细致入微地讲了一遍,而只是概括性地阐述了道家的渊源和宗旨,老子和庄子的智慧精要及其现代价值。所以说,听了这个讲座并不能让你对道家的基本思想透彻了解,但是能够激发你对道家的研究兴趣,或者说对道家的喜爱。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有两大流派——儒家和道家,他们都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儒家塑造着国人的社会人格,道家则成就着国人的自然人格。道家的智慧,博大精深,学理深奥,以“道”为核心,以“自然”与“无为”为基本范畴,对为人处事与政治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汉书艺文志》中写道“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君人南面之术也。”这句话就概括了道家的智慧和宗旨,且把道家的宗旨概括为四个字:清、虚、卑、弱。

先说第一个字“清”。

清的含义:”善静者清,宁静以致远。”在道德经的的第十五章里,老子就讲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事例:拿一个透明的玻璃杯,装上一杯浑浊的水,怎样才能让杯里的水清澈呢?答案就是:别动它,让它在那里慢慢的沉淀,时间长了,浑浊的杂质就沉到下面了,而上面的就清澈了。所以,老子在这一章里说:“孰能浊以静之徐清?”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像一个打开盖的装满水的水杯,上面在不停的落慢灰尘,这个时候,我们不要经常得摇晃它,而应该让它慢慢的沉淀,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别人说:“人生要学会沉淀”。因为清、静下来,才能让我们的思想变得清澈、清晰、冷静、理智。清者,沉淀,善静者清。

和“清”对立的那个字就是“躁”,浮躁、急躁、暴躁、狂躁。任何一个人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都谈不上智慧。所以在道德经的第二十六章里面,老子讲:“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我们都渴望做一个稳重的人,稳重做事,稳重做人,那么稳重的心理前提是什么呢?就是这个”静为躁君“。要用我们的冷静、宁静来控制我们急躁和浮躁。宁静以致远,所以,“清”字的另一个含义,就是“戒躁”。“轻则失本,躁则失君”。一个人轻率做事,草率做人,浮躁讲话,就会失去了他的根本,在急躁、暴躁的心理状态下就没有办法做自己心态的主人。一个人,只有在平静的情况下,才能不断地观照内心的每个角落,也就是对自身精神进行体检。因此,在安静的情况下,我们的心与宇宙的能量是相通的,会把宇宙中的各种能量都吸收进来,就会不断壮大自己。一个人心静的时候,能听到花开的声音,能看到空气的流动,能看到鱼儿自在的生活,能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东西,从而激发人生的真谛,享受生活点点滴滴的美好,成就一个完美的人生。当然,如果一个人如果没有修炼到一定的境界,即使整天坐着,纹丝不动,但可能心里翻江倒海,上天入地,天马行空,这不是真正的“静”。心静又不是一般的人所能做到的,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提高、层层推进的过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