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109 困难多,高中数学还要自学吗
1️⃣ 知识跨度大
初三和高一的跨度,远远大于六年级和初一的跨度。一些初一的题目用小学知识就可以解决,知识点也有相似的地方。比如小学五年级学的方程,在初一还会再学一遍。四年级学的平行与垂直,初一也还会再学一遍。
而高一的内容相比初三陌生了不少。从第一章集合开始,就要以全新视角来看待数学。虽然不太难,但由于比较抽象,会大大降低自学速度。有些抽象知识不易理解,不能死扣某个知识点,结合前后知识点和题目在应用知识点的过程中逐渐理解。
这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很多时候都是一知半懂的状态,需要强大意志力让自己坚持下去。
2️⃣ 课本知识有限
你能想想数学开卷考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吗?
可能一场考试下来,大部分学生翻都不会翻一下课本。因为考试考的不是让你默写定理和公式,而是考的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这是书上所匮乏的。
每天都会有新题目诞生,课本不可能把所有题目都记在书上。所以课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还需要学习课本之外的题型、解题方法等。
而且高中有很多二级结论,这些可以极大拓展解题的思路和提高解题的速度,但这些不会在书上出现。
不过倒是可以借助一些教辅资料来作补充,但同时要弄清楚,哪些二级结论现在就可以用一用,哪些二级结论可以等到高三再用。
3️⃣ 搜题软件给出超纲内容
题目不会做了,用搜题软件搜答案。但有的搜题软件使用的方法可能超纲。高一函数题,搜题软件可能给出的是高二导数的方法。高一立体几何题,搜题软件可能给出的是高二空间向量的方法。
这种问题其实在小学就已经有了,有的小学三四年级的题目,是通过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来解决的。结果答案直接放一个方程出来。方程还没学,根本用不了。
类似这样的答案,搜题时需要区分一下,选择当下能用的。
4️⃣ 要不要自学
你看,自学的话,会遇到很多困难。而且效果不是很好。如果你有6年时间自学,那么效果肯定比那些其他只听课的同学要好很多。但问题在于,没有那么多时间。
3年时间,是慢慢培养摸索自学能力,还是填鸭式听课刷题。
前者短时间难以见到效果,但上限很高;后者能够短时间提高不少分数,但有上限较低。
哈哈哈哈,没必要这样一刀切。听课和刷题都是需要的,但这并不代表不能自学。
课上知识没听懂,可以通过和同学讨论、自己翻阅笔记课本来弄懂。
解题思路过于复杂,可以通过多做几遍,拆解思路来逐渐掌握。
知识太过庞杂,可以通过自己总结知识点题型来梳理。
知识输入的过程可能更多的需要老师讲解,但知识消化和应用的过程可以多多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太重要了,缺少自学能力,知识就难以灵活应用。顶多是能够答出基础题。
因此要自学,不一定全程自学,但在课堂之外、作业之后可以多多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来解决学习上的困惑。
5️⃣ 自学之路,筑基未来
我们不能单纯依赖课堂和教材来获得全部的数学知识。
自学不是简单的替代方案,而是对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发展出甄别信息、整合资源的能力,从而在面对各种挑战时能够灵活应对。
自学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它要求我们在学习旅途上保持好奇和探索的心态,不断地问问题,不断地寻找答案。
最终,自学所积累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自主驾驭学习的力量,这将成为我们未来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