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了才接触理财,会不会太晚?——《富爸爸穷爸爸》
微信读书
正如书中所说,长久以来,我所接受的教育就是:“好好读书,以后大学读个好的专业,出来后找份好的,工作稳定的,福利好的工作,重要的是以后要有退休金........”
长久以来,在这种思想的灌输下长大,在小学,初中,高中教育中,我们接受更多的是理论知识上的教育,而很少有理财知识方面的教育启蒙,对金钱的认识,也是停留在买与卖的层面。
我们知道,以后要挣钱,要靠工作挣钱,来支付账单,满足我们的消费。但是我们却很不知道“钱生钱”的理财模式”,在金融知识方面,在大学以前都是空白,因为大多数家长都会说,你只管读好书,其他的都不用管........先不要想着挣钱........
大学,因为所学的专业限制,我学的也无关金融类的,所以大学这几年的课程,我都没有接触过金融知识,更没有什么理财规划,只知道通过兼职挣些生活费,也不懂什么投资,也不明白他人是怎么投资的。
《富爸爸穷爸爸》算是我读过的书籍当中的第一本有关投资,理财及对金钱认识的书籍。其中的观念,也与传统我们的认知有所不同。
我想,也许中国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在穷爸爸教育思维的模式下成长的。寻求一种稳定,靠踏踏实实工作来获得稳定的收入。我们都曾天真的以为,这个就是真理,但是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富人的思维模式。
此书中有几个观点让我印象深刻,颠覆了我以前对工作的想象,对金钱的想象。
一.除了有自己的职业,还应该有自己的事业。职业是我们在为他人工作,在公司上班,或者是在国家政府机构上班领固定薪水。但是也许在职业之外,可以用所积累的资金,来一点一点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投资,甚至发展成为自己的事业,在自己喜欢的领域。
为他人工作,工作越多,报酬越多,所给政府的税也就也多,这是一种循环。把工资全部存入银行卡,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但是利息较少,“钱生钱”也无从谈起。
生活当中,我们习惯性地认为,把钱存入银行就是最大的保障,只有这样才安心。我们兢兢业业地工作,努力地挣钱,努力地去用这些钱去支付账单.........
联想到,最近一位已经出来工作三年的朋友和我抱怨,她是月光族,出来三年,没有一点存款,四千块的收入,在深圳,能养活自己已经算不错了,目前根本无法物质上回报家庭......
如果大多数90后,没有家庭原始资本支持,按照这种传统的工作模式发展,挣钱,然后工资支付账单,要养活自己,还要买房买车,这得花费多少青春年华才能够达到?如果大多数人像现在的我一样没有理财知识,那是不是一直都会陷在穷的思维模式当中?
二,不要定固在一种专业知识当中,而是要有多种技能结合,有财商。书中指出一种现象,很多专业技能知识很强的人,在专业方面很厉害,但却很少成为很富有的人,原因是之一是他们在为他人打工,为公司创建了很多财富值,而自身是在领薪水。
作者举了一个采访他的记者为例,记者写作写得好,但是书却不畅销,于是问作者如何成为畅销书作家。
作者说:“畅销书作家的封面是写着是最畅销的作家而不是最好的作家。”有些好作品不一定能被发掘为畅销书,而畅销书需要迎合市场,这就涉及到了销售,当作者建议该记者去学习销售的时候,却激怒了记者,记者觉得自己是文学硕士,为什么要去学销售?
也许,刚开始,我们都像那个记者一样,以为有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就很牛,低不下腰去学一种接触新的领域,有些人观念中,会觉得销售低人一等........
也许这都是因为我们不愿意去改变,不愿意去看清现在经济的模式。
富人之所以富,也许是因为,他们又比常人更强大的敏锐度,更好的冒险精神,他们愿意去尝试,不怕失败,不怕所谓的有失身份.........
三,作者建议我们用一年时间来学销售,即使挣不到什么钱,可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会大大提高。
大三的时候,我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了保险行业,保险是一种无形的商品,是世界上最难销售的产品。
年初,我考了保险从业资格证,原想把卖保险当作兼职,放弃原来每个周末有固定200元收入的家教,本打算挑战一下销售行业,但是尝试了一个月,自己却没有坚持下来,还是放不下固定的两百元........
也许真是自己见识短浅了,不愿去改变,不愿去挑战.........
也曾想过,如果在不影响自己学业的情况下利用周末去扩展客户,自己会不会比家教收获更多呢?
就像作者说得那样,即使挣不到钱,可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会大大提高。
就这样,大三一年的周末兼职,又在家教中度过了........
如果早点有这样的启示,也许该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可能。
所以,今后,希望自己能像富爸爸所建议的那样,给自己多一些挑战,重新去审视自己一生所想要达到的高度........树立新的金钱观念,树立自己的事业观........
不要被固定的穷人思维模式所套住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