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结的梳理与化解
情结包括情绪、应对、信念、子人格、情境等多个要素。看清一个情结就要看清整个这一套要素。
子人格是信念的体现,回答“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把对方看成一个什么的人?”。它反映的是一个人人格的一部分。
子人格有不同的偏向,有的偏向情感,有的偏向信念,有的偏向应对,根据不同的偏向,采用各自适用的解决方法。改写心理故事是每一种偏向都适应的疗法。
情境的要素包括:环境、主体、关系、事件。看清一个情境就需要看清这些要素。
比如一开始看到的意象在下雨,则可以提问:在什么地方?有什么人?有什么动物?
如果体验者说:有个乞丐小女孩(自卑的意象)。
则可以问:小女孩怎么啦?她有什么感受呀?她安全不安全呀?周围环境怎么样呀?周围有人吗?她怎么哭啦?等。
在问清楚整个情结性情境的要素后,再来判断从哪一个点进行心理干预。也就是说,处理情结性情境,首先要把情境的各个要素看清,然后评估从哪个点入手进行心理干预。
比如,如果体验者说:被父亲骂了。则自卑的源头是内在父亲,那么心理干预的关键点在内在父亲。改变内在父亲的信念或者应对,则可以缓解自卑。
这个时候,可以问:爸爸为什么要骂小女孩呢?
对话可能就会转入对内在父亲的对话,如果情境发生变化,那么这就构成了一个心理故事。在心理故事的多个情境中,要选择关键的情境来转化。
![](https://img.haomeiwen.com/i7294410/9cdde899c14b141c.jpg)
生而为人,我们都会有情结,情结与情结之间是原发与继发的关系,它们是树状的网络结构,最底端的为核心情结,通常解情结是从情结树的末端往下解,上面的情结接了,下面的会浮现出来。
如果核心情结解了,就会进入“软泥期”,基本心愿浮现,新的自我重新构建。理论上是这样的,但真正走到这一步的人极少。周烁方老师说意象对话从开始到现在30多年,核心情结化解了的也就10多人,看清核心情结的珍珠级意象对话治疗师也就100多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7294410/74692ecfe77fe198.jpg)
从8月初开始,我前后上了三个意象对话的培训,对这个流派有了更多的体验,也更确定了自己对它的感受。到此暂时告一段落。
理论和工具基本都有了,接下来是日常体验,泡小组和一对一体验。培训的话下一个假期再说吧,先自己沉一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