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传统文化智慧读书哲思

那些培养了我思维方式的书(之一)

2019-04-28  本文已影响36人  树先生1988

什么是思维方式?在我看来,思维方式就是一把直尺,帮我丈量一切我不熟悉的东西。不同于写个PPT这样的“显性技能”,思维方式属于“底层逻辑”。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底层逻辑就是经济学思维。

我大学学的是非常个性的统计学专业(毕业10年了,我还没有遇到过一个同行),其经济学作为专业重要的基础学科,学了3个学期。其中,2个学期是王宇老师教授的《西方经济学原理》(厦大版),王老师讲述的很好,但我觉得这本教材并不友好,首先,从名字上,既然有西方经济学,是不是还得开一门东方经济学?其次,一板一眼,全书都像个厅级干部在作报告,枯燥异常。

还好,老师推荐我们读一读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这本书我读了很多遍(很多大于10)。关于稀缺,关于经济人假设,关于经济学的一切基础思想,都是在这本书获取。它对我的影响有多大呢?我举几个我从经济学中的收获作为例子吧。

第一,人类社会的一切成果,都源于且仅源于“经济人”。在经济学里,经济人,就是所有“只考虑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人”。我们改革开放40年,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经济成果,也源于思想解放激活了无数的“经济人”。如果仅仅靠国有企业,我们的经济远没有今天的成就和活力。而未来的发展,也在于激发和保护这些“经济人”的创造力,让他们自己探索,自己成长(少干预),自己壮大。政府的主导的改革,如果有利于“经济人”的发展,就能取得成功;如果不利于“经济人”的发展,长期看,就一定会失败。

第二,“边际收益”最大化

在经济学里,有个概念叫“边际收益”,就是“在某一个平衡点上,多增加的一份投入,所获得的那一份收益”。比如,肉包子好吃吗?那得看是第1个,还是第10个。当我饿着肚子的时候,第1个肉包子无比诱惑,但当我吃到第10个时候,那绝对是顶的恶心了。同理,生活中很多忽略“边际成本”的例子,比如成语“锦上添花”,就是忽略了“边际收益”;比如扶贫,政治正确,但也是忽略了“边际收益”的投入。

第三,果断放弃“沉没成本”

经济学的又一大贡献,是发明了“沉没成本”概念。

追一个女孩,追了10年,朋友劝你,放弃吧,你说,那怎么行,我付出的这10年怎么办?看起来很傻吧?买彩票,亏了10万,家人让你别买了,你说,那怎么行,我投入的那10万怎么办?赌博输了,要捞本,结果血本无归。

这些,都是不理解“沉没成本”这个概念。一个付出一旦被定义为“沉没成本”,最好的决策就是“果断放弃”,在不增加任何投入。

第四,是“比较优势”,而非“优势”

亚当斯密提出比较优势,绝对也是对人类社会的一大贡献。

我跟张三比,我在当秘书方面比张三有优势,张三在设计汽车方面比我有优势,我的最优选择就是当好秘书,张三的最优算则就是当设计师,这叫“优势”。

但现实中更多情况是,张三既比我擅长做设计师,也比我擅长当秘书,那怎么办?对我而言,如果只有2种选择,那当然是当秘书比当设计师要好,因为我相对更擅长当秘书;对张三来说,相对而言,当设计师比当秘书更好。因此,虽然我各方面都比不过张三,但比较而言,我还是做个秘书,张三还是做个设计师,对社会的效应总体最大。这一策略不仅对个人有效,对国家甚至物种,都适用。

凡此种种,就是《经济学原理》给我的回报,无论大到国家的一项政策,中到社会的某一现象,小到个人的一个选择,这把尺子总能给我最理性的答案。

感谢斯密,感谢曼昆,感谢王宇老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