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在角色相互掐架中前行~
登高望远的户外活动,前一天和老师沟通不到位,为了继续达成课程目标,变成临时自己控全场,按照初定目标的把是十几个孩子组成的家庭按照我坚持的登高望远的方向去走。
这样的出发,就注定了过程是艰辛而慌乱的。
一天活动带动下来,虽然自己是累的,因是临时控场增加的部分,让自己看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积累和能力。毫无准备,却也还算是顺畅带领。这样的户外课,在没有前演练的情况下,自己现场发挥,把活动朝向自己想要去的方向。大体上没有出现问题,总还算是万幸。
加上吟诵环节的体验,其实整体活动质感还是很不错滴。感动兰洁和思怡同学的鼎力支持!
听着陈琳事后对课程中肯的分析,我在迅速整理今后课程的直接细节提升的空间。
再次看到自我在沟通上,或许我确实更加柔和而坚定些,需要尊重并看见团队其他人的需求,唯有这样才能真的调动起团队的力量,而不是单打独斗。户外吟诵会的带领流程,尤其观察和感受环节,提前要和助教老师沟通好,课程目标、观察节点、互动环节,活动真的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
其次,要把孩子们带到户外,去体验内心感受,带领着自己首先是要有这个感受力,要有这个诉求目标,用感受呈现的感染力去带动现场。
这一次自己的状况,其实真的就是没有被团队支持到,而且现场我有很用力的部分,我太想要让行程按照我设定的时间点来完成了,也没有非常好的根据现场状况,随时去抓住并创造活动高潮,并深入活动高潮去引领更优质的登高体验。是的那个场景下,总觉得,老师应该给我支持,应该给我更大的衔接引领。
问题写到这里,探索一个好的活动发起,为何到这里却变成一个沟通很不良善的合作呢?
一开始课程师资对接的不匹配,其实就在自己心里种下来一点点不满意的种子,因为用人的需求,只能硬着头皮上,而我自己对自己担任主课的角色准备不足,资格感和底气都不足。
是的,我又一面把自己逼到了创造者的角色上,一面又掉入到受害者的角色上,于是这两个角色一路上都在掐架,以至于自己创造了一个自己都不自知的局促场域。
那个场景之下,我其实可以停下来真正感受下自己的需求,感受下课程目标,用更多的细心和耐心带给还给自己,还给孩子们。
看到自己遇事不换乱的部分,但是在表达与沟通上,在角色能量场域的切换上,我确实可以更温柔而坚定的去坚持自己,尊重与允许别人和我们的不同。
每一次活动,必须做好缜密而有序的几个流程:
活动事前的沟通:目标、团队、分工
活动中的配合:坚守自己的任务、同时请求同伴协助
活动后的复盘:总结、梳理、优缺点列项
回到自己,回到当下,当下的此刻。
对事物的坚持,除了大声除了愤怒,还有更坚定的温柔方式,那样的方式不伤人,更不会对环境有不良影响。带着觉察,去观察、去觉知自己的情绪。
学了很多知识、会了很多道理核心点在生活中如何用出来。
今日思考:在理念不相投?如何温柔而坚定的坚持自己,又不着痕迹的把自己的观点做传播,进而拓展一点点的改变可能性呢?
首先,观点是自己的,别人不认可或是暂时不能理解这很正常,试图一次沟通就让原本没有这样理念的人拥有这样的理念,那是自己的天真烂漫。
其次,要对自己的观点被别人拒绝,会有情绪波动,有预期,有觉察。人在被不认同、被否认必然会有不舒服,如何应对这种不舒服,这是自己信念需要破框来解决的问题。
强烈把不舒服推回去,这是一种选择;应对不舒服,停下来,接纳他、观察他,允许他,进而转化他,这也是一种选择。后者,理论和道理我都知道,可是行为上,还欠缺许多许多执行的艺术。更需要一次又一次在生活中去练习知识。
理论和知识只是工具,智慧是要用身体力行一次又一次去实践滴。
在儿童写作引导这条路上,发展自己,找到与自我和谐共处的内外呈现的路上,我才刚刚开始~~